大悟:余成宏
记者 黄长松 通讯员 徐涛
在大悟县东新乡高冲村,只要提起村民余成宏,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直夸他是个大孝子。对于村民们的赞誉,余成宏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总得有一个人做出‘牺牲’啊!作为儿子,我全职照顾父母,理所应当。”
1974年7月,余成宏出生在大悟县东新乡高冲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家大口阔,余家兄弟姐妹六人,经常缺吃少穿。但父母却乐天开朗、勤俭持家,用羸弱的身子支撑着这个大家庭。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余家的几个孩子都比同龄人勤快懂事得多。余成宏7岁那年的一个夏天,母亲白天劳累了一天,由于天气炎热,晚上休息时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就拿起蒲扇,轻手轻脚地帮母亲扇风。母亲看到后,高兴地说道:“哎呀,我的三儿真是懂事了。”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自来水,都是靠着一双肩膀挑水吃用。每天清晨,父亲余廷福会把水挑到水缸里,再去浇菜园,到地里去干活。父亲日复一日的劳作,被上小学的余成宏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里分忧。
余成宏每天放学回来,先是做完作业,然后便帮父亲做些拿柴、扯猪草喂猪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周末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到处疯玩不见人影,有时候跟着哥哥姐姐到不远的山上拾柴草,有时跟着父亲去园里扯杂草,他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扛起一份家庭责任。
因为家中弟兄姐妹多,家里吃穿用度不够,几个哥哥读了几年书后,便被父母送去学艺了。从此,余成宏放学回家后承担的事情更多了。初三那年,家里没钱给他交学费,学校便让他回家要。母亲说:“现在没有,等几天,再等等”。一直等到老师催了三四次,余成宏还是没有拿到钱。懂事的他知道家里供不起学费,初三下半年他就辍学回家务农。
余成宏在家干了两年农活,就被同村的长辈们带去工地当小工。那时小工一天才13元,年底归来时,他用90元给父亲买了一双鞋,给母亲买了一件棉袄,其余的钱都交给母亲了。
1991年,余成宏听说去山西挖煤能多赚点钱能,就跟老表、舅舅、姨爷等几个人去山西挖煤。身体瘦弱的他每天吃着馒头,早上8点下矿井,晚上6点才能上来,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他也没轻言放弃。五月初五那一天,老板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块肉加餐,余成宏碗里的肉还没吃完,就听说矿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他放下碗,不顾一切下井救人。余成宏下井后,被烟雾熏晕了,倒在矿里。等别人将他救起时,人已休克,工友们以为他已死去,便将他放在太平间。矿工老板跟家人联系,让家人去山西领人。在等待家人领回的过程中,一位工友来看情况,走近余成宏“尸体”边一摸说,发现还有气!赶快叫人送到医院挂氧气。正是这位工友,余成宏才从阎王手中抢回来了一条命。家乡的人都说是余成宏孝行感天,想让他多多陪伴父母。
余成宏住院一段时间后,父亲与当地村干部把他接回了家。之后一年多,在母亲精心照料下,他的身体渐渐康复。经过此事,他更懂得感恩,孝敬父母。
2004年,余成宏结婚了,妻子勤快孝顺,之后生了一双儿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后,余成宏更加勤快了,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常年外出务工,有一次因为讨要工资,没能赶上年三十的团圆饭,再加上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家人照料,于是和妻子商量后,回家从事养殖事业,方便照顾老人。2015年,余成宏开始在家养羊。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父亲余廷富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每次父亲出门,他总是紧紧跟着,怕父亲出了门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一次,父亲出门未归,他把羊关在羊栏顾不上放,动员亲戚朋友连续寻找了两天。找到父亲的那天下着雨,父子俩抱头痛哭。余成宏自责没有把父亲照顾好,因为此事,他几夜没睡着觉。
2018年,父亲病情严重,脚手无力,大小便失禁。余成宏早上把父亲抱到堂屋来,晚上把父亲抱到房间去,端尿端屎,任劳任怨。但父亲最终还是没有扛过去,年底病故了。父亲走后,余成宏更是对母亲悉心照顾,每天必去三次看望。需要什么尽量满足老母亲的愿望。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也深受感染,对老人都特别孝顺。在一家人的悉心照顾下,87岁的母亲除了耳朵有点背外,身体很硬朗。
如今,年过半百的余成宏,刻着深深的皱纹,挂着大大的眼袋,顶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但是在他脸上看不到一丝倦意,整天面带乐观的笑容,凭着他单薄的身躯和坚毅的臂膀,用爱心与真情诠释着孝的真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的责任和义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孝老爱亲故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