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许莉平
记者 黄长松 万蕊 通讯员 祁宁 徐涛
在安陆市雷公镇王畈村这片宁静而质朴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许莉平的女性,她以自己的坚韧与无私,书写了一段关于家庭、责任与爱的传奇。她的故事,如同山间清泉,虽不张扬,却滋养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田。
安陆:许莉平
今年44岁的许莉平,是一个原本可以在城市中拥有稳定工作和舒适生活的现代女性。然而,生活的剧本总爱在最不经意时突然转折。2008年,母亲离世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个家庭瞬间失去了主心骨。紧接着,年迈的父亲许长华身体每况愈下,被诊断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而妹妹们尚年幼,无力承担家庭的重担。面对这样的困境,许莉平与丈夫李德贵做出了一个令周围人震惊的决定——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老家王畈村,用他们的双手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许莉平与丈夫回到家乡后,她迅速进入了“长姐如母”的角色。不仅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还要兼顾两个妹妹的成长与教育。在那些日子里,许莉平仿佛有着三头六臂,早晨天未亮就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随后是忙碌的田间劳作,傍晚时分还要辅导妹妹们的功课,直到夜深人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入睡。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两个妹妹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找到了归宿,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每当谈及姐姐,她们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命运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这个家庭。2014年,父亲许长华被确诊为尿毒症,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再次击中了许莉平的心。尿毒症的治疗费用高昂,且需要定期进行透析以维持生命。父亲每周透析三次,每次500元。一个月下来,光透析费用就得6000元钱。父亲这一透析就是10年,高昂的费用,让这个家庭无法承担。
为了省钱,许莉平没有选择让父亲住院治疗,而是每天骑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地将父亲送往安陆市普爱医院进行透析。有一年冬天,天下着大雪,公交停运,许莉平只好用三轮车将父亲推到安陆城区,27公里的路程,许莉平一步一滑,足足花了5个小时的时间,将父亲送到医院。到了医院,她整个人都虚脱了,衣服全汗湿了。这条路上,留下了她无数次的汗水与泪水,也见证了她的坚韧与不屈。除了身体上的照顾,许莉平还给予了父亲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她经常陪父亲聊天解闷,鼓励他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病魔。在她的陪伴下,父亲许长华虽然身患重病,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病情的加重,许长华老人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为了缓解父亲的痛苦,许莉平毅然决然地购买了一台吸氧机,放在家中为父亲提供必要的氧疗。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氧气的持续供应。她不得不频繁地前往安陆市的大小医院,拖着沉重的氧气瓶回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每当看到她出现,都会半开玩笑地说:“医院的氧气都快被你拖走了。”这背后是许莉平对父亲深深的爱与不舍。
许莉平在照顾父亲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的其他事务。她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家中的经济来源全靠丈夫一人打工维持。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常常在空闲时间到附近的工地打零工,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从不言苦。她的双手因长期劳作而布满老茧,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温柔。
许莉平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与担当,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向她伸出援手,给予她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
2022年8月,许莉平被安陆市委宣传部,安陆市文明办评为2022年度“安陆好人”孝老爱亲类荣誉称号,成为了社会公认的道德模范。然而,对于荣誉和赞誉,许莉平总是保持着谦逊和低调的态度。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家人的爱和责任,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关爱家人、承担责任、传递正能量。
许莉平,一个普通而又不凡的女性,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与奉献、责任与坚持。她的故事,如同一首动人的诗篇,吟唱着人间真情;她的精神,如同一曲激昂的乐章,奏响了敬老爱幼的华彩篇章。
豆小猪:
[图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