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严学珍
记者黄长松 通讯员徐涛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流传几千年的经典古训,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和回报父母,以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分担一些忧愁、增加一点快乐。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是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陪伴。
44岁的严学珍是大悟县气象局的一名普通职工,爱人付宏铭在城关经营着一间店面。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武汉上大学,小儿子在大悟读小学。
严学珍7岁时,母亲因产后中风去世。从此,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抚养着两个孩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更好地照顾年幼的孩子,父亲选择了再婚。一年后,又生下一个女儿。从此一家五口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这一切,不到10岁的严学珍都看在眼里,她一心想着为父亲分担,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严学珍就站上比自己还要高的灶台做饭,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1993年,父亲为了贴补家用,承包了一片葡萄园。父母起早贪黑扑在葡萄园内,读初中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和学习责任。放学后,严学珍主动到葡萄园除草、施肥,暑假帮家里卖葡萄……
暑假快结束时,父亲看着皮肤晒的黝黑,又瘦又小的女儿说:“快开学了,爸爸给你买件新衣服吧!”懂事的严学珍坚决不同意,她说:“爸爸,我们姐弟三人读书要钱,家里生活要钱,我不能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不要新衣服。”那时,她最好的衣服是一身校服,从小学六年级一直给穿到了初三。
2003年,严学珍结婚成家,那时弟弟妹妹正读初中,因为母亲长期料理葡萄园,加上还要照料几个孩子,所以一直没法工作,家里条件十分困难。虽然此时严学珍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和父亲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她白天上班,下班了扎进葡萄园、洗衣做饭,还主动帮母亲买了养老保险,解决了老人家的后顾之忧。旁人常说:“学珍是真对她后妈好哇!”但此时的她总是轻轻一笑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后妈把我养大,就是我的亲妈,对她好是我应该做的。”严学珍正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亲敬老”。
严学珍的婆婆长期身体不好,有小肠出血的老毛病,而且每次发病都十分危急,十几年间,婆婆发病大大小小八、九次。2008年,婆婆再一次小肠出血,大悟县人民医院通知她赶紧转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当时,爱人远在广东,公公也犹豫不决,严学珍二话不说拿出一张存折,送到公公付立勋手上,那是她家里所有的积蓄。
严学珍说:“爸,妈妈病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她,钱没了可以再赚。”经过紧急转院治疗,婆婆转危为安,慢慢恢复了健康。前年7月,老人再一次发病,在协和医院治疗了半个月不见好转,只好转回大悟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几次下达病危通知单。由于医院血库用血紧张,严学珍和爱人四处找亲戚朋友帮忙献血,确保了婆婆用血。
婆婆在医院期间,很多食物不能吃,严学珍就炖好婆婆喜欢喝的汤送到医院。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严学珍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安慰婆婆。经过她一个多月悉心的照料,婆婆奇迹般的恢复了。老人逢人就念叨:“我好福气呀,有一个好儿媳妇。”在严学珍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
天有不测风云。当弟弟妹妹都各自成家,父母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2021年1月26日,严学珍继母突发动脉瘤、脑出血昏迷,当时老人在成都妹妹家,被紧急送往华西医院,专家会诊要立即进行开颅手术,但花费至少20万。严学珍说:“母亲养大我们,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们一定要筹钱救她,尽快做手术。”很快,亲戚同事们纷纷伸出了援手,东拼西凑,凑齐了手术费。27日,母亲进行开颅手术后转入SICU治疗,但是住院14天后,母亲还是因病情恶化去世。
亲戚朋友都劝她,只怪这个病太狠了,你也尽了心,可是她很久都走不出失去母亲的悲痛,心里充满了内疚自责,说:“如果我早一点发现,送母亲去大一点的医院,也许情况就不会这么严重。母亲一生勤俭操劳,还没来得及享福。”话没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严学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气象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孝亲敬老的点点滴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她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亲敬老的美德,让孝亲敬老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