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助力社会“智”理
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之三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命题。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构建服务政府和智慧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智”理转变。
数据共享是“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权力下放、推进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效率的有力支撑。2015年初,我市启动市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建设,首先对市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创建信息资源共享目录155个,覆盖37家市直单位。截至2017年6月,共有37家市直单位定期向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传递数据,系统月获取数据达67万多条,现存数据量共2487万多条。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四大基础数据库”,即自然人信息库、法人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我市已成功建设了前三库。其中,人口库数据为601万条(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法人库现存法人数据64975条,空间地理信息库现存数据115万条。
如今,这些数据已经在社会“智”理中发挥了支撑作用。我市已开展了综合治税、户籍落户、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三个专题应用。
当然,数据入库只是基础。如何让这些数据资源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方便普通群众,是衡量“放管服”改革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重要依据。
8月15日上午,星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侯娟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提交变更公司经营范围的申请。次日上午,侯娟便顺利拿到了变更后的工商执照。她连连称赞:“办事效率太高了,过程非常顺利、快捷。”
近年来,我市花大气力推动电子政务平台功能的完善升级,让电子政务惠及更多像星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样的市场主体。目前,已开发完成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等功能,初步实现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信息共享,正在打造“综合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发证、监督监管”的工作模式,努力实现所有审批事项“一网办、一窗办、一站办”。
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老百姓面对的只是办事事由,只是综合受理窗口和发证窗口,不再面对具体办证部门。具体来说,有几个亮点:一是实行并联审批。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核、限时办结”的原则,由审批单位之间进行“联审联办”,并联审批。二是实现即来即办。凡是提交材料齐全、不需上会或专家评审、现场勘查的申请,一律即来即办。三是实现一网通办。办事群众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进行网上申报。四是实现无纸化办证。建设证照证件数据库,自动进行智能比对,不再要求办事人提供相关纸质证明和重复提供复印件,着力解决申报材料多、重复提交多等问题。
据统计,市政务服务中心已累计受理办理事项1661458件,已办结1657660件。未来,我市将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并将电子证照纳入我市基础数据库范畴,为行政审批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