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新气象 取得新成效 | 全力以赴!为农业产业克难补链

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其痛点在大龙头缺少,难点在大品牌缺乏,堵点在产业链缺失。如何解痛、克难、补链?省委农村工作会上提出了四个“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全力以赴打造整合一批农业品牌、全力以赴补链延链强链、全力以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农富农。“全力以赴”,成为湖北向农业强省“起跳”最迫切的姿态。

打造龙头 全力做大优势产业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化却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其首要,就是要壮大龙头企业。龙头强起来,产业才能大起来,资源才能聚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在洪湖,专业加工水生蔬菜的华贵食品,带动了30多万亩莲藕种植、3万多人就业。但想要担当龙头,还有瓶颈。

湖北华贵食品集团总经理杨福源:“目前我们的原料的标准化,基地的标准化,采收的标准化,生产的标准化等一系列,都不是很健全。”

培育龙头,洪湖除了加大对潜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为企业牵线,聘请了一批专家入驻。

洪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石卫涛:“扎实推进院士专家服务水生蔬菜‘5.15’行动,帮助我们延长水生蔬菜,莲藕等的产业链条。”

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今年起,湖北将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围绕粮油、猪禽、水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10个优势农业产业、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冠军龙头企业、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近1000万农户增收。

串珠成链 全力实现融合发展

产业链的“缺胳膊少腿”,是湖北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痛点,也是未来的发力点。“潜江龙虾”从育种、养殖到销售、深加工、技能培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实现销售额超100亿元,全国综合产值520亿元。尝到甜头的潜江,将继续把目光聚焦在产业链条的融合发展上。

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设立2亿元龙虾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相关企业精深加工创新发展,增大增多潜江龙虾产品品类,进一步推动完善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湖北还将学习浙江、湖南等省经验,采取“链长制”,建立一个领导、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个专班、一个品牌、一个平台的办法,聚焦生猪、茶叶、香菇、小龙虾、粮油加工等优势产业,延展产业链,把更多附加值留在湖北。

握掌成拳 全力唱响荆楚品牌

湖北农业产业化还有一个瓶颈,就是品牌多而散、小而弱。比如茶叶,因为自主品牌不够强,过去都是“卖原料”,被“贴标”,产量优势无法转换成市场价值。在恩施,聚焦打造恩施玉露品牌,2100多吨的产量,实现了销售额15亿元。

恩施州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 恩施州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兴明:“进一步加强我们品牌的宣传推荐力度,把恩施玉露打造成像西湖龙井这样的全国知名品牌。”

近几年,聚焦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共安排6亿元资金用于品牌建设。2020年,新增“二品一标”企业294家、产品508个。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蔡俊松:“支持各市州分别培育一到两个核心品牌,针对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重点市场,加大产销对接力度。”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林如峰 刘佳颖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