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观察之二

“双向流通”加速产业升级 

——我市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观察之二 

“3月份,我通过‘农村淘宝’代销正大牌鸡饲料400吨,业务覆盖附近两个村近九成养鸡户,收益2.4万元,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白领’差。”6月9日,在周巷镇新民村“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47岁的“站长”李胜红谈及经营现状时颇为满意。

去年6月,孝昌县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在2018年实现“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全覆盖,打造孝昌农村电商生态圈,打通信息渠道、物流渠道,解决农村买和卖“两难”问题。

同年8月,孝昌举办“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招募会。在南方工作多年的李胜红,通过笔试、初试、复试等环节,与来自全县14个乡镇区的63位应试者一道,成为孝昌首批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

为帮助合伙人们尽快熟悉相关业务,阿里巴巴集团举办多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并在各合伙人户籍所在地,建设“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

“农村淘宝”合伙人,即是“买货郎”,也是“卖货郎”。

新民村百蜜养蜂合作社所产蜂蜜,口感极佳、品质上乘,但受制于区位因素与营销方式,销路一直不太顺畅。

心思活泛的李胜红,主动上门“支招”,将该合作社200斤蜂蜜通过“农村淘宝”代为销售。

“不出几天,所有蜂蜜便以50元一斤的价格售罄,无一差评,还有不少客户主动咨询,打算再次购买。”李胜红告诉记者,此次“试水”坚定了他通过“农村淘宝”推广家乡农副产品的信心。

“将来还要帮助村中贫困户代销树苗、景观植物等‘大件商品’,争取早日将服务站业绩做到每月60万元。”谈及打算,李胜红信心满怀。

与李胜红一样,“90后”小伙儿姚由由,也是孝昌首批“农村淘宝”合伙人之一。此前,他是深圳一知名科技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放弃一线城市优厚待遇和晋升空间,回到家乡王店镇龙河村加盟“电商”,姚由由的举动让身边亲朋颇为不解,但他对此却十分笃定:“在孝昌这一农业大县,发展‘农村淘宝’大有可为。”

5月下旬,姚由由从朋友那里得知,丰山镇祝河村名优特产“血桃”已到盛果期,桃子产量大,但本地市场趋于饱和,数千斤桃子“挂”在树上无人问津,果农急得直跺脚。

他来到祝河村,找到种桃大户,现场达成协议,并于一周之内,在线上将2000斤鲜桃销售一空。

“原本打算‘小打小闹’一下,没想到会如此俏销。”在祝河村桃园,姚由由指着正在分装、打包的一行人说:“量太大,快递公司主动上门服务,现场采摘、现场装箱、现场发货,最大限度保证鲜桃口感。”

“小伙儿头脑灵光,帮了我的大忙!”54岁的果农李爱肖乐呵呵地说道。此次,他经“农村淘宝”销往全国各地的鲜桃足有800斤。

接下来,姚由由还将利用“农村淘宝”,推荐黄桃、玉皇李等本地名优特产,进一步做大做强孝昌线上“鲜果军团”。

据了解,自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合作关系以来,孝昌县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盘活资产、重建网络、创新体制、服务农民”的原则,搭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乡镇电商服务站+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县域电商网络平台,建成“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44家,相关从业人员1800余人。

记者手记:培育新引擎服务新业态

农村电商工作涉及面广,既要“买进来”也要“卖出去”,唯有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农村电商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为充沛的动力。

孝昌县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县依托“农村淘宝”,将电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助力农村商品流通“换挡提速”。同时,强化政策引导,让更多本地企业主动“触网”,促进全县农副产品销售和各产业协调发展。

(作者:许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