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加快建设四区五城

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加快建设四区五城

——应城市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新班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首战之年。

紧扣一个目标。应城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是跨越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全市上下一定坚持第一力度抓发展第一要务,做大产业体量,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力促县域经济在全省持续争先进位。

突出两个导向:转型升级导向、生态为先导向。强化三大抓手。抓项目拉动。积极向上争、向外引、向内激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以大投资拉动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抓新型城镇化带动。坚持城乡一体、优化布局,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镇化拉动消费、增加投资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抓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核心位置,加快创新示范园、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不断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着力“四区”建设。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循环改造,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力建成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食盐深加工,发展香辛料、酱油、味精、酱制品等调味品产业,打造 “中国味谷”,全力建成全国调味品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建设集糯稻深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糯稻产业集群,全力建成全国糯稻产业发展区。充分挖掘膏盐、温泉、湿地、森林、遗址等各类资源的旅游价值,加快建设汤池温泉、矿山公园、盐浴康疗、湿地公园、四季花海等绿色生态项目,全力建成全国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区。

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盐化为基、多元发展”,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全力调结构促转型。调优传统产业。牢固树立“传统不等于低端,低端不等于低质”等理念,加快改造提升盐业化工、石膏建材等传统产业,延长链条、提升层次。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金字招牌,引进环保达标、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大项目,做优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推进关联企业聚集、上下协同、循环发展,打造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调味品产业聚集区。调快新兴产业。抢抓华能热电联供和二次扩能机遇,加快引进发展热负荷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围绕氯气、氟气、油气开发利用,加快培育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结合应城产业基础,着力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应城新的经济增长极。调强骨干企业。继续“优化存量、引导增量”,推动新都、双环、富邦、恒天等一批骨干企业扩规模、上档次、创名牌,力促化工产业集群主营收入突破600亿元。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培育和壮大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质量效益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品牌商标。到2021年,新增省级知名品牌10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 

突出“三农”稳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力促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河湖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机泵站维修改造,提升农业抗灾保丰收能力。加大“一高三新”模式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建设万亩糯谷产业园,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年加工产值过5亿元骨干企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唱响应城糯米、白玉面条、黄滩酱油、柒味食品等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式农业、休闲农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绿满蒲城”行动,启动建设老观湖湿地公园,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突出补齐第三产业短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大力培育建材家居、餐饮娱乐、农产品批发、汽车交易维修等专业市场,力促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加快推建汤池温泉三期、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二期、天景龙生态玫瑰园、顺发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唱响“应来之城、养生之都”品牌,力争创建一个全域旅游示范乡镇,一个5A级景区,建成全国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区。落实“互联网+” 行动,积极培育壮大各类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抢抓新三板全面扩容机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应城板块”。

突出项目投资支撑,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项目投资是改革发展的重大引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围绕“五大产业区”建设,围绕石膏、温泉、岩盐、热能等特色资源,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要继续坚持大员上阵,落实好市级领导领衔招商制度,提升招商实效。要策划一批支撑“全国四区”建设、促进应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确保项目从引进落户到投产见效全过程跟踪服务。

今年要按不少于150亿元规模,实施200个工业技改项目。积极应对盐业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做精“盐”文章,力争品种盐产销突破15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品种盐基地,叫响“应城味”。大力实施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孵化“三大工程”,加快推进宜化双环煤气化节能改造、益盐堂品种盐升级扩能、年产2万吨麻辣鲜调味品、湖北研妆、中研茶妆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投产达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天景龍万亩玫瑰园、矿山公园四季温泉馆、顺发生态花卉园、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旅游项目,力争“五一”前后集中开园迎宾。抓好汉宜路外迁、城市道路建设、老县河治理二期、中加工业园配套、文峰公园、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投资有效增长。

大力开展“回归工程”,引导在外应城企业家项目回归、资金回归、技术回归。加强“一区五园”基础设施配套,为项目落户创造条件。要坚持重大项目定期会商和督办协调机制,强化专人管理、定期交账等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落实。今年,市直和乡镇有招商任务的单位主职和分管领导,要拿出一半时间和精力招商。市委 “六个一”包保工作机制要落实好,一季度一总结,全市有包保任务的领导同志,要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抓项目协调,力促项目建设由图纸变成工地、变成厂房、变成生产线、变成现实税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