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创意戏剧表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戏剧教育自古以来就很盛行。在中国,面向幼儿的戏剧活动明显不足的幼儿园相当多。作为艺术性的方向性,在“6月1日儿童节”等节日上演面向幼儿的戏剧的情况变多了。通常,教师会挑选几名优秀的幼儿,在激烈的排练之后,在短时间内提供完整的戏剧表演。虽然非常的开心,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老师和孩子们身心俱疲,大多数孩子的参与都被忽略了。作为教育工具和媒介,儿童戏剧主要出现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通过在表演区域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讲述故事的方式,强化特定的教育目标。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在幼儿园特别是大班幼儿中不断发展,但在实际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过多地加入大人的视角,没有充分地吸引孩子们,几乎不尊重孩子们的创造性想法。另外,由于形式过于严格、幼儿缺乏自主性等问题,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戏剧活动。

二、大班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一)大班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现状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儿童剧”逐渐得到教育部门和家长的认可,已经被正式编入9年制教育的“艺术人文”领域。当地以幼儿为对象的戏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欧美经验,分为以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为目的的“创作剧”和以儿童戏剧活动为目的的“公演”两种潮流。国内很多幼儿园也开始了幼儿戏剧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上海的一些幼儿园也开始了以学校为单位的课程“儿童剧教育”的实践和探索。由于戏剧活动准备时间长、成果慢,没有形成完整的戏剧教育体系,很难在中国普及。例如,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几所幼儿园,有学者对教师进行了采访,约八成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戏剧活动是角色扮演或表演剧,教师不了解戏剧教育知识的情况很普遍。学者通过结合对全国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研究文献和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幼儿园的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园的戏剧活动都是少数且形式单一的,整体上处于瓶颈期。

(二)以大班幼儿为对象的创意戏剧活动存在的问题

1、注重排名得奖,活动功利性强

儿童创意戏剧活动的优点自不必说,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幼儿园并未思考如何更好的推动幼儿戏剧表演活动,而是为了排名、工作任务、上级检查等目的,开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在这种为了表演而表演的状态下,虽然会留有一定的调整休息时间,但为了保证创意戏剧活动的高质量,在排练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心理上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也限制了幼儿在创意戏剧活动的创造性,导致教师和幼儿身心俱疲,忽视了孩子们的体验感,也导致孩子的身心不能向健康、光明的方向发展。

2、注重表演结果,忽略过程体验

几乎所有幼儿园在幼儿戏剧表演活动结束后,都会向参加表演的幼儿给予奖品,这种自以为好的方式,反应出幼儿园往往只关注演出的结果,而忽视演出过程中的体验。这种评价方式,会使参加表演的幼儿产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体验的错误认识。同时,由于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参加表演的幼儿身上,而对作为观众的幼儿缺少细致的观察,导致未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及其父母缺乏参与感,不利于对儿童创意戏剧表演活动得了解,进一步阻碍了儿童创意戏剧活动的发展。

3、戏剧活动的开展“有始无终”

尽管各地对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研究和尝试形式多种多样,但幼儿园在研究和尝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具体评价和考查方式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由于幼儿表达能力缺失,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和回顾充斥着自我意识,不能客观的反映出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面临的问题和想法,导致对活动经验的总结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幼儿戏剧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都承受着压力,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孩子都放下心来,疏于反省和总结。孩子们从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否幸福,观看戏剧的孩子们是否理解了戏剧的内容,很少会仔细回顾。

三、以大班幼儿为对象开展创意戏剧表演活动的对策

(一)丰富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弱化功利目的

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幼儿园和家长对自己的重视,让他们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并且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主题,充实幼儿园的戏剧组织形式活用戏剧教育。例如,绘本化的《大卫不可以》(见附录1),幼儿园可以在开展社区活动中作为小剧场戏剧上演,在演出报告会中作为大剧场戏剧上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参加创意戏剧活动的获得感。

(二)重视所有孩子的参与,充分观察孩子们活动的体验

必然的,想要表演欲更加强烈的孩子,承担演员的角色的情况也会变多。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都要承担观众的角色。喜欢看话剧的大人络绎不绝,但幼儿作为观众应该有怎样的心态,怎样才能成为有能力的观众,我认为值得思考。在戏剧表演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承担着观众的角色。幼儿园在组织戏剧活动的过程中,在关注戏剧表演的同时,要重视观众的体验感,或者说是为了更多的观众而设置戏剧,从而实现培养孩子们欣赏戏剧、享受戏剧并且乐于评论戏剧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们欣赏戏剧、享受戏剧、乐于评论戏剧的能力。虽然他们的评论并不专业,但只要孩子们乐意评论,老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看到他们对戏剧的共鸣,也就是说,他们将已有的经验进行了磨合。这才是开展戏剧活动的宝贵之处。

(三)注重对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过程评价。所谓过程评价,是指“过程”与“结果”相对,并被设定方向。过程评价是只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的评价,不是单纯地观察孩子的成绩。过程评价主要应用于戏剧活动的组织化。动作、表现,以及面对想象力失控时的创造性适应等表演中的具体问题。教师不要回避这些具体的小问题,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了刺激孩子们的创造力,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的评论。

其次,总括性的评价很重要。总括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为了了解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不论戏剧的活动大小,教师最后都应该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总结孩子们的表演和再现,回顾教师的指导过程。为了提高孩子们整体的参与兴趣,为下一次的戏剧活动做准备。

幼儿园和教师在戏剧表演活动结束后,应当注意及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于积累经验,为下次开展戏剧表演活动积累经验。期待教师对戏剧的各项活动进行有益的回顾。

参考文献

[1]孙立枫. 培养幼专生幼儿戏剧表演综合能力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6:212+214.

[2]马伶.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戏剧教学改革刍议[J]. 亚太教育,2015,30:11+6.

[3]奚蓓. 走向儿童立场的幼儿戏剧活动——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5:73-75.

[4]胡心言,谈亦文. 幼儿创意戏剧的戏剧性评估及理论基础探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5:59-64.

[5]车轶. 如何通过幼儿戏剧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 文学教育(下),2014,06:58-59.

[6]朱湘云. 运用戏剧手段培养幼儿创造力[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93-96.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