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4米长的大货车进村就堵,现在17米的半挂车都能开进村了。”看着家门口宽阔的沥青路,周巷镇新龙村竹林湾苗木种植大户汤立桂感慨不已,致富的路越修越宽,周巷镇苗木发展之路也愈发宽广。

新龙村竹林湾,孝昌县苗木产业兴盛之源。上世纪80年代,竹林湾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敲开苗木产业的大门。经过近40年发展壮大,如今竹林湾52户人家,家家种苗木,户户绿意浓,而苗木产业更是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由竹林湾辐射到了全县各地。
汤立桂说,通常树越大越值钱,但起运直径超过10公分的树就得用上吊机,以前只能靠着小型机械从村里转运到村口上货车,一些“巨无霸”如果要运出去,不仅成本高,还比较危险。如今,3米宽的泥沙路升级为6米宽的沥青路,过去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新龙村道路的蝶变,与苗木产业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上世纪80年代末,得益于一条与外界连通的泥沙路,新龙村率先发展起苗木产业;21世纪初,村里种植苗木的人多了起来,为了方便运输,泥沙路升级成了水泥路;2007年,“村村通”将村级公路拓宽至3.5米,新龙村也从种苗木发展为贩苗木;2013年,水泥路再次升级为沥青路,新龙村做起了景观苗木;2021年,借助“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的东风,新龙村道路再次提档,路基拓宽至6米,大型吊车终于能开进田间地头。
活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一条好路的作用就是这么“豪横”。苗木产业的发展,让新龙村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小洋楼,年收入过百万的大户就有70多户。目前,孝昌全县苗木产业面积达16万亩,产值达14.6亿元。
如果说循环畅通、直抵田间的通村路是竹林湾的“致富路”,那么与之相连的“观双线”更是一条“发展路”。2018年建成通车、全长26公里的观双线一端缀连双峰山,一端衔接观音湖,连通两个国家4A级景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全国最美乡村公路”。
观双线不仅设施完善、美观畅行,还打通了农业产业与旅游景观之间的壁垒。在观双线沿线,苗木、茶叶、林果、种养殖、采摘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链路、路链产业的循环发展格局,奏出农旅融合的华美乐章。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无疑是我们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剂强心针。”十里苗木长廊一头,虎踞着孝昌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负责人沈腾说,只知道埋头种树,单一发展密集型苗木产业,前景始终是有限的,从卖苗木到卖景观,现在“梦里花园”准备卖“生态”。
按照联合社的计划,沿着观双线、王杨线,将布局11个生态园区,未来8年计划申报5个3A级景区,以路为依托,推动全域旅游。
王店镇,孝昌西北偏远之地。每到周末,王店镇韵鹤生态园里便格外热闹。饶是冬日淡季,入园游客也不少。春季来赏花、夏秋有采摘、冬日能休闲,让韵鹤生态园从2017年开园至今依旧热门。
王店镇副镇长余胜国留意着游客们的车牌号,发现前来游玩的多是来自武汉及孝感周边城市,还有不少从河南而来。“路好了,带动着乡村也活了。”余胜国说,从前路不通,哪怕是县城里的人都不愿意来王店。
现如今,穿行于王店镇,不仅不再有断头路,美丽通村路还连起一片片农旅产业,韵鹤生态园、张瓒故里、新岗村采摘基地、中原突围磨山纪念馆……处处有风景,村村有故事。
以点带面、以线串珠,孝昌以路网串联各乡镇特色景点,构建了青山绿水、美丽公路、特色村湾互融互通的全域旅游格局,发挥出“以路带产”“以路促游”良好效益,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依托“四好农村路”走出山门,王店镇磨山、小悟乡田堂村、小河镇明清古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池塘清澈、花草点缀,一座美轮美奂的盆景式小公园旁峭立于“丰邹线”中途,这里是邹岗镇太子交通驿站。驿站里,孝昌玲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许红萍时不时刷新着电脑上的页面,等待电商平台审核通知。一旦审核通过,她家的电商平台就可以开张营业了。在公司货架上,太子米、黄桃、茶叶、豆丝、菜籽油……邹岗、丰山等地特色农产品已摆满货架,等着销往全国各地。
在孝昌农村公路沿线,像这样的交通驿站已建成近30个。县农村公路局局长张晓波介绍,驿站就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驾驶员能有一个停车休息的场所,游客也能在这里买到当地最正宗的土特产,同时这里也是周边村民休闲的公园。
张晓波说,要将农村公路运营好,交通驿站的作用不可小觑。依托驿站,不仅能有效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还将成为物流运输的中转站,推动乡村物畅其流、通达天下。
山区建强县,交通要先行。按照“产业发展在哪里,路网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仅2021年,孝昌县整合资金1.5亿元,建设产业路、旅游路300公里,一条条绿色发展新通道已成为孝昌繁荣农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血脉。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汤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