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曾跟O六六万山汽车配套,朱湖机械厂兴衰沉浮

2021年2月23日,孝感市孝南区朱湖农场五台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开工,计划2021年10月竣工。新建的五台社区党群中心,位于朱湖农场工业路,其原址为朱湖农场机械厂闲置厂房,总建筑面积1821.6平方米,投资金额374.5万元。



【朱湖机械厂旧址】

五台社区党群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总场集镇也将新添一个亮点建筑。

而曾经为朱湖发展作过重要贡献的朱湖农场机械厂,从此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华丽转身,继续为朱湖场民服务。


【朱湖机械厂即将拆除改建为五台社区服务中心】


现在回顾一下朱湖农场机械厂的历史,将曾经的记忆永留史册。

1960年,农场机务队成立。1961年机械修配厂成立,当时机械修配厂是从属于机务队的一个专业车间。

1975年后,修配厂改名为朱湖农场机械修造厂。行政管理、业务均与机务队分开,实行单独管理。1979年财务上实行单独核算,成为农场直属单位之一。1984年改为朱湖农场机械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朱湖机械厂,门头极具时代特色】


1961年,机械修理业设备简单,只能从事简单的机械维修,机械零配件全部从外地购回。1961年机械修配厂成立后,机械修造业条件不断改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当年,购进两台皮带车床、一台铣[xǐ]床,生产项目由机械维修扩大到农药机械的制造。

1962年,朱湖农场投资3万元,兴建了工人宿舍及修理车间。当年先后购置车床6台、刨床2台、钻床和铣床各1台、发电机1台、电动机2台。嗣后,生产设备逐年更新,生产能力逐年提高。

1973年,朱湖农场机械厂从事水田作业的机耕船试制成功,并且开始批量生产。1974年又试制出开沟机。1975年,改机械修配厂为机械修造厂后,生产项目增多,每年可制造脱粒机50台,机耕船30只,灰浆搅拌机100部,并可承担大型拖拉机、汽车等机械的大修任务。


【朱湖机械厂最后一次停产后再未恢复生产】


从财务上实行单独核算的1979年至1985年,朱湖农场机械厂7年累计总产值754.5万元,总利润为19.3万元。

1985年,机械厂从上海引进叶轮式增氧机、科技膨化饲料饵料机图纸,并试制成功,使用效果良好,后投入批量生产,成为省定点生产增氧机的厂家。这一年,全厂共有职工68人,其中行管人员(包括车间班组负责人)12人。下设机械加工、修理、组装3个车间。年总产值为16.4万元,人平产值3507元。

1987年,朱湖农场服装厂迁至朱湖农场机械厂闲置仓库,当年购置工业平板机33台及配套设备。1988年元月,服装厂又由机械厂迁至朱湖农场商场。



【拆除中的朱湖机械厂,朱湖集镇上从此又少一处历史遗存】

1989年,朱湖农场机械厂在生产经营上采取了如下措施:向外联营,与066厂联营生产“万山”牌汽车配件;向内挖潜,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多渠道开展修理服务。当年,朱湖农场机械厂实现总产值40万元,销售收入30万元,利税3万元。



【万山汽车还有朱湖机械厂的贡献】

1990年后,因原材料涨价等各种原因,导致经营亏损,机械厂首次停产歇业。尔后,机械厂租赁给私人业主经营。

1995年,机械厂终止租赁,再次停产。

2021年,机械厂旧址拆除,改建为五台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

对于朱湖机械厂的这段沉浮历史,现住四汊集镇的79岁退休工人郑泽晶深有感触。

在集镇“网红打卡点”财政所门口,郑老跟街坊们咵天时回忆,1959年冬,朱湖建场之初,他和朋兴乡郑阁村(现属孝南区车站街)的48户村民一起,移民到当时的南阳分场,“大概就是现在的二道河泵站南边,因为会开车,建场初期就来了机务队,当时的机务队是队长陈瑞祥。”



【郑泽晶老人回忆往事】

郑老惋惜地说,“陈队长蛮好的个人,可惜上世纪90年代陈队长在毛陈出车祸去世,他爱人黄桂芳后来任农场党委副书记,在市农机学校退休,现在还健在。”

郑老像陷入过去的记忆,“那时,整个农场建设一片火热,我当时驾驶一辆东方红拖拉机,每天的工作是平整耕地,播种黄豆、麦子,闲时搞农田水利建设……后来农场成立了车队,我就调到了车队。”

【多少风云事,都付笑谈中】

76岁的协和二生产队张家山村王德安老人回忆,他从小在生产队里学开拖拉机,1962年调到机务队时才17岁,“开东方红耕田、耙田、抽水……开车、修车,随么事搞。”

【王德安老人回忆往事】

王老回忆,开垦初期,东北垦区来了10台斯大林(100匹)大马力拖拉机,还有驻军帮忙,把深深的柴草、芦苇连根拔起。平地挖渠修沟,形成后来主干渠等渠道的雏形。“那暂日夜劳作,一个拖拉机四五个人,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哪有么大衣穿,都是热火朝天的干,不晓得冷。”

【机械厂老工人忆往昔峥嵘岁月】

“当时粮食不足,每个月供应粮食24斤,吃锅巴粥,啃高粱,后来供应粮食27.5斤,45斤……主渠支渠都是人挑土挖出来的啊,到处是茅草房……做府河堤朱湖段时,汉川那边的人喊着号子日夜午更搞……现在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创业难啊!不过还是值得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多好的日子!”王德安感慨道。

(来源:梦里水乡大美朱湖   编辑:陆梦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