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山茶花争相斗妍,春风儿温暖,而一墙之隔的你却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还有,属于你们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而忙碌的你心中却只容得下病人。
但你们却时刻牢记着,要让每一位病患都健康出院;你们从来也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冲到前面!”“今天的失去和付出只是为了让明天更加美好。”
因为有你们,有着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
朵朵金花向党开。今天,让我们走进孝感市中心医院东南院区收治点,一起听听6位普通党员演绎的春天故事。
朱玉霞: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者
人物档案:朱玉霞,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
时不时与战友们商谈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情况,谈论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病区办公区,朱玉霞弯着身子、猫在电脑边,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上患者的胸部CT片。查房、阅片、调整医嘱……朱玉霞每天忙得像个陀螺。
“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者”是朱玉霞从医的座右铭。
2月21日,抵孝后的第一个清晨,朱玉霞收到父母发来的期盼与祝福:“在实际工作中稳打稳中,步步为营,施展自己的才华。”来孝感已有14天,朱玉霞舍不得删掉这份“牵挂”,把对家人的思念也藏在心中。
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朱玉霞总会梳理当天的工作,患者的模样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浮现、患者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勾起了她的思考。第二天查房,朱玉霞会详细地与患者沟通,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她说:“我就是一个平凡人,只想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心望: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愿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回到重庆后,与家人吃火锅。
张凤兰:以桌为床,老党员冲锋一线干劲不老
人物档案:张凤兰,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受聘于东南医院,护理部主任。
“张妈妈,感谢您对我的关怀与帮助,我会更加努力的。”“张妈妈,我的胆子更大了,请您放心。”……在病区,总会有护士对着一位老人打招呼,并致以感谢。
这位老人叫张凤兰,今年63岁,在75名护士当中,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护士们喜欢称呼她为“张妈妈”。
“作为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危难时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疫情做贡献。”朴实的话语,映衬着张凤兰这名老护士长的担当与情怀。自1月26日主动请战进驻院区后,张凤兰一直在一线至今未曾回家,晚上就睡在办公室。
发挥余热,这就是张凤兰,护士们眼中的慈祥“妈妈”!
心愿:疫情早日结束,患者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能平安回家。
汪娜:好军嫂手臂都练出肌肉
人物档案:汪娜,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孝感市中心医院财务科科员。
“我想请战到抗击疫情一线去,与伙伴们一起并肩作战,你觉得怎样?”
“当然可以,你是一名医院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军人家属,更应冲在前面。”
汪娜心里挺感谢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经常在外。春节是家人难得团聚的机会,其实汪娜从心底过意不去。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汪娜如愿来到东南院区。
4日上午8时,采访汪娜时,在不到5分钟时间内,她就接到3项工作任务的电话:9时,去乾坤国际大酒店接收物资;10时,到市中心医院调拨医护人员办公用品、配送患者生活物资。几项任务完成后,已到了中午12时。
搬运后勤保障物资,都是力气活。对汪娜来说,最初是吃不消的,她说:“只有把后方物资保障好了,一线人员才能安心在前方‘打仗’。”
每天围着物资转,从市中心医院调拨物资到东南院区,一天得跑好几个来回。“期间还不能休息,随时待命。”第一天在物资组支援,晚上回到家的汪娜累得饭都不想吃,脱掉袜子,脚指头由于充血太多,脚趾盖都变成了黑色。
“我的手臂都练出肌肉了!”汪娜向记者捏了捏自己的手臂。说话间,新的任务到来,汪娜又一次快步向物资调拨车跑去……
心愿:战疫胜利后,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王雪菲:病房里的开心果,只要患者开心就好
人物档案:王雪菲,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孝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我的临床经验比较丰富,我申请到隔离病区去。”
“好,我马上过来!”1月26日13时左右,王雪菲接到电话就立马赶往东南院区。
如何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如何分区、分房?如何安排护理人员管理流程?一系列任务,落在了王雪菲肩上。
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是王雪菲从事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本心。她制作了一个微信二维码。扫描微信二维码,跃然手机屏幕上的是《致患者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这是王雪菲特意为患者准备的入院须知;王雪菲每天还花着心思、变着花样让患者开心,有时为患者送来笔和纸,让他们写下美好的回忆,或者画下画,帮他们提振精神,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没有什么珍贵的礼物或华丽的语言来表达,就让这封信来表达对你们的敬意!感谢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救治更多的病人……”一位患者给王雪菲写来感谢信:“也请你们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同样牵挂着你们!”
心愿:愿正常的生活、工作早日到来。
张惠珺:女汉子 好“管家”
人物档案:张惠珺,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孝感市中心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
一年忙到头顾不上家里的她,本想趁着快过年了,回去照顾生病的公公,可刚刚休息一天,就在1月21日,接到门办主任的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她二话没说,告诉老公和孩子:我又要忙了,你们自已照顾自己吧。
“只有把一线的医务人员安排妥当了,她才能安下心吃饭。”张惠珺每天穿梭在发热门诊里,协调、叮嘱医疗安全、院感规范是常态。她主动提出24小时留守医院,保障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穿脱及一日三餐。
在发热门诊,即使深夜11时你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关心每个岗位的换班情况、关注着晚间患者就诊情况,只有看到一切运行秩序良好,她才安心回到值班室休息。
当驰援孝感的重庆专家入驻东南院区后,她主动与重庆管理生活的老师对接,做到有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保障好重庆医疗队员的生活。“感谢你和你们团队的用心照顾,你们就是我们的靠背。”重庆两批队员齐声称赞道。
大家也称她为“女汉子”。她总是笑着说自己是“白板”听用。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事随时说话,你们安心工作,我为你们做好协调、保障。
心愿: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工作、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王岚:休整14天 义无反顾再上一线
人物档案:王岚,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护士长。
早上8时,进行医护交班;9时,下病房;11时,为患者送餐、处理病区突发事件;14时,查看护理记录;16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及生活需求;17时,为患者发放晚餐,查看防护用品是否补充到位;18时,进行查寝,查看寝室是否按时消毒,寝室是否整洁,督促每位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并上报……这是护士长王岚一天的日常工作安排。
王岚的父母,是市中心医院的退休老职工,深知疫情的严重性。“天下的父母没有不担心自己孩子的,我不敢告诉她们我在隔离病区工作,骗他们说我在家里。”1月30日,王岚偷偷来到东南院区一线。2月4日,王岚接到了母亲发来的信息:“你一要保护好自已!”看着简单的几个字,王岚强忍着的泪水,齐刷刷地奔涌而出。
王岚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在2月14日进行了轮换。在休整了14天后,于2月28日,再一次火速上一线,心里、眼里,装着全是患者和同事。
心愿: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望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孝感日报记者祝志刚 李文勇 沈红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