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画家林三元

只要心中有梦想,总有一天会发光。

52岁的孝感农民工林三元证明了这一点。

林三元是孝昌县白沙镇赵寺村人,上学时他就爱画画,后来种田也画画,到了工地上还画画,被大家誉为“工地画家”。坚持不懈地画了40多年,他的画技日渐成熟,这两年还在画市上引起了关注,卖出了好价钱。

林三元用车库作画室,一有时间就在里面画画。

        不做工时都在画画

支块门板,挂上画布,画笔游走,不多时,一幅山水画轮廓呈现眼前。细看其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屋一桥,皆栩栩如生,生机盎然。日前,在孝感市南卧路南城佳园小区,记者目睹了林三元作画的整个过程。

画室很简陋,其实就是一间车库。车库里摆着一张床,躺着林三元8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墙上挂着两幅几天前画好的山水画。林三元就在这里一边画画,一边照顾老母亲。画画的时候,他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又不时像是忽然从梦中醒来,想起什么似的,立即起身去扶起母亲,搀着她在屋里屋外走一走。原来,老母亲患了一种病,不能久坐,不能久站,也不能久躺。

林三元是个抹灰工,每年上东北务工,家里几兄弟轮流照顾老母亲,轮到林三元家时,他便回到孝感找事做。工地上再忙碌,回到家他也要拿起画笔。他说,只要拿起画笔,就觉得疲惫一扫而空,浑身充满了力量,心里也是愉悦的。除了画画他没有什么爱好,只要不去工地干活,他便在车库里画画,工友们打牌、吃饭他从来不参与。

         工地取材创新画法

林三元从小喜欢画画,从七八岁开始至今,无论是上学、当兵、种田,还是在工地上,从来没有停过笔,坚持不懈地画了40多年。

为了打拼生活,他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学习,但他肯钻研,又勤奋,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创新的画法——用国画的方法画油画。这种画法的特点就是使用“拍、打、刮”的技巧使得颜料着色很薄。

作为一名农民工,林三元的作画工具多是在工地上取材。比如上好颜料后,以东北工地上特有的外墙保温板进行搓、擦、点,比使用普通泡沫板显得更有立体感;而云和雾都是用海绵小心翼翼拍出来的;树的枝叶则以软布裹住钢刀片轻轻刮出层次感……使用这些材料,既节省了不少开支,也画出了比较奇特的感觉。林三元透露,刚开始他把画拿到画市出售,画商一度怀疑他的画不是画出来的。

        走进画市不愁销路

原先,林三元专注于画素描。在工地上没事的时候,他时常帮工友们画肖像,画完就送给他们,工友们都很喜欢。

2004年,他偶然接触山水画,觉得特别好看,从此着迷一发不可收拾。在东北务工期间,有一次得知一位画家招生,他还特意去报名学了一段时间。平时有机会,他也会去看看画展。埋头画了十多年,林三元有了卖画的想法。“第一次把画拿到深圳油画村,只能卖个本钱,但有人买我的画,我就很高兴了。”林三元说,回去后他对画画更有劲头了,后来慢慢提价,卖得越来越好,两三年时间里卖出了六七十幅,平均一幅画价格在500元至800元之间。

“这几年我画的画基本都卖出去了。”指着墙上挂的两幅画,林三元说,这都已经被预订了,还有一位武汉的书画收藏爱好者每年都会过来一两趟,买些画走。“他觉得我这属于创新画法,有收藏价值。”

以后有什么打算?林三元说,他会一直画下去,因为“画画是种享受”,如果有可能,他还想开个绘画班,把自己的经验传授出去。(孝感晚报 记者侯伶俐 石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