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到群众心坎上
——孝昌县小悟乡万冲村扶贫故事
“帮人帮‘难’,做事做‘实’。扶贫,就要帮到群众心坎上。”对此,孝昌县小悟乡万冲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深有体会。
9月11日,我们在万冲村采访时发现,虽然脸庞晒黑了、嗓子说哑了、脚底起泡了、眼圈熬黑了、身体消瘦了,但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多多,收获的成果满满——
故事之一:微信卖蜂蜜
“嘀,嘀”,万金星的微信传来了一条消息:万师傅,你家的蜜特好,再给我寄几瓶,我发微信红包付款。
舀蜜、灌瓶、封盖,再贴上印着自己微信二维码的标签,万金星提着6瓶蜜来到“农村淘宝”万冲服务站,留下收货人的联系方式,慢悠悠地晃回家。
万金星“触网”,就是这两个月的事。
2008年患股骨头坏死后,他就断了外出打工的念想,待在村里“专职”养蜂。从最初的4箱到如今的40箱,俨然成了半个“土专家”。技术没问题了,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也是困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一道难题。为此他们特意定了个口号——“先卖熟,再卖生,卖出品牌万金星”。
工作队员孙卫新自掏腰包给万金星换了部智能手机:“老万的‘砖头机’太落后,打个电话都时续时断,更别提网购了。”
申请银行卡、绑定网银、开通微信、扫描二维码……工作队员手把手教万金星。微信的头像就是他本人,一脸微笑地蹲在蜂箱前。
“老万你看,别人用微信面对面付钱,你就这么操作……”万金星惊奇又忐忑。“怎地扫一扫钱就到了我卡上?”他有些不信,让儿子去银行查了余额,钱数是对的才放心。
有人质疑万金星家的蜂蜜质量,怕有药物污染。工作队员又拿着样本到武汉做质量鉴定。前几天,检验报告寄到了村里,工作队员给万金星打气:“老万,以后再有人质疑你的蜂蜜,你就挺直了腰杆告诉他,这蜜可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检验!”
这不,9月才过去一半,万金星今年收获的千斤蜂蜜,卖的只剩下了40斤。
故事之二:出资修塘埂
“中塘垮了,那路不断了?”第一个发现这件事的万梅桥在村里奔走相告。那天他想抄近道看看自家的几亩田,刚走到一半,发现中塘埂子垮塌了一块,路走不通了。
塘垮了,蓄不了水,灌不了田;路断了,村民们下田得绕道走。
渐渐地,群众有了呼声:村里拿钱修修呗。
驻村工作队专门把这个事拿到了党员大会上说。村支书先表态:村里暂时没钱,什么时候有钱了再修。
“那塘不是挨着万梅桥、万楚房家的田么,他俩怎么不出钱修?”有村民说。
万梅桥一听这话不乐意了,拍着桌子站起来:“我现在不没用那塘里的水吗?再说那路,难道你们就不走?”
万楚房拍了拍万梅桥的肩膀,示意他消消气。思索了一下,提出个建议:“不然,修塘的钱大家凑得看看?”
“还是算了,就时不时走走,怎么还要我们出钱了?”一听要出钱,大半的村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这钱我来出。”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说这话的正是扶贫工作队员孙卫新。当场,3000元修塘款就转到了村支书的微信上。
“就一个要求,一定要修好,钱不够可以再补。”听到这话,刚刚还互相推诿的村民们,个个红着脸,若有所思。
会散了,万梅桥、万楚房找到了村支书。“书记,我俩也来帮忙,你放心,肯定把塘修好。”
就这样,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垮掉的中塘到底还是修好了。
故事之三:“懒汉”脱“懒筋”
进入万冲村广场的水泥路旁,有三块连在一起的茶园。居中一块,曾一度荒芜。
这块茶园的主人——60岁的万祥君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说他“懒”,他还向人倒满肚子的“苦水”:大儿子是聋哑人、大儿媳患有智障,老伴在2015年查出患有癌症。“没有劳力,也没精力,哪个有心思去管茶园?”
“怎样才能让万祥君的茶园‘活’起来?”工作队拟了份协议——出资负责给茶园破荒,清理杂草和荆棘;后期维护和管理,由万祥君负责。
工作队员们拿着协议找到万祥君。万祥君很不耐烦:“这是我的家事,你们管那么多做什么?”工作队员们也不气馁,一次次上门,终于在第四次登门的时候,打动了万祥君。
今年7月,双方在协议上“签字画押”。第二天,工作队找人来给茶园除杂草、松土壤、剪茶枝、整田埂。很快,茶园焕然一新。
万祥君也不含糊。他花了650元买了台绿篱机,经常是早上五点起床,在茶园忙到八点多才回家。他说:“驻村干部花钱帮我把茶园清理干净了,我再不把茶园管理好,对不起人家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