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之四

监管迈向“升级版”

——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之四

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随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放得更开、减得更多、管得更好的良性循环渐成新常态。

围绕事中事后监管,我市突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与信用体系建设,在加速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模式、持续强化手段的同时,确保市场“活而不乱”。

随机抽查,随机选派,及时公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7月上旬,市邮政管理局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分赴大悟、孝昌两地,随机抽取5家邮政、快递企业营业场所,对其服务质量情况、执行收寄验视和实名登记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这,是孝感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的一次生动演绎。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之举,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减轻企业负担和减少权力寻租,转变政府职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10月,我市启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编制《孝感市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确定保留监督检查事项227项,涉及部门41家,该清单明确各抽查事项的抽查对象、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抽查依据等要素,作为各部门日后开展随机抽查工作的重要依据,促使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施随机抽查。

“随机”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消毒液”。作为一项全新的监管方式,“双随机、一公开”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

为让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由全市各级政府承担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主体责任,监督本级和下级机关开展监管工作,充分体现了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简约性。

构筑联合惩戒机制,涉企信息一网归集

--让失信"黑名单"更具威慑力

"系统显示,你们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属于失信企业,需先到工商部门履行相关手续,进行信用修复,恢复成正常企业,才能办理相关业务。"8月15日,市工商局发布的一批企业信用约束案例中,湖北某科技公司因被列入"经营异常目录",在银行办理贴现业务时受拒。

去年,我市食药监局、安监局、质监局、卫计委等多部门,以签订市场主体协同监管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备忘录的形式,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并由市工商局研究出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工作规范(试行)》。

该机制的构建,使得“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无缝”衔接,各部门在随机抽查工作中,将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截至7月上旬,全市2946户企业被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8家市直部门220万条涉企信息一网归集,实时共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机构和用户85个,市直部门共享行政许可信息和处罚信息756条。

此外,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进过程中,为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我市还探索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此举旨在建立权责明确的行政执法体系,分类推进综合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执法方式和管理机制,切实解决职责边界不清、人员力量不足、相关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目前,我市高新区、临空区、孝南区、应城市相继设立综合执法局,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监管新格局。

(作者:许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