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杨岭初中举办了一场以“粽叶飘香,共度端午,生日祝福,爱在校园”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这是应城市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活动之一。
应城市现有留守儿童4756名,占在校学生人数的10.1%。为了给这个特殊群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该市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创新四种模式,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融入学校管理、社会管理,全面开展关爱活动,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村社服务建乐园。各学校、村(社区)利用寒假和开学初的时间,进村入户开展家访,掌握留守儿童底数,建立台账,完善“一人一档一卡一责任人”资料,形成较为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库,做到校有档、村有簿、乡有册、市有数据库。各学校和教育行政组织指导和协助村(社区)加强阵地建设,配齐图书室、娱乐室、亲情视频对话室和运动场“三室一场”,目前,村(社区)建成“留守儿童之家”74个,另有80个在建中。其中,建有亲情视频通话室182个。
家长学校助成长。各学校以“留守儿童之家”为依托,建立家长学校,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指导他们家庭教育的方法。目前,该市共建立家长学校71个,采取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进行家长培训168次,培训监护人13727次。
结对帮扶解忧难。全市确定2000余名结对帮扶教师,实施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春雨工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将关爱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深入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全面家访,做到“五个清楚”——清楚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清楚他们的性格特点、清楚他们的兴趣爱好、清楚他们的健康状况、清楚他们父母及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需求提供帮助。
代理家长送温情。通过开展“代理家长”牵手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8000多名志愿者与特困留守儿童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成为“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每周给留守儿童打一次电话,并利用节假日等,将留守儿童带到家中,通过吃团圆饭等方式与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情感。该市各学校还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记录下来,定期向“代理家长”反馈,形成家校监管的健康教育体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