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城城区驱车半小时,就可到达陈河镇高尚村古楼小学。“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6月22日,记者来到学校时,学生们正上音乐课,来自五个年级的8个学生正集中在多功能教室唱歌。
古楼小学教师张贝说,因为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体育、美术专业老师,每个星期年轻老师就带着孩子一起唱唱红歌,休息时带着到操场上玩游戏,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古楼小学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陈河镇唯一一所村小,学校的服务范围包括周边张集、高尚、彭万、四八等村。学校现在有8位老师、8个学生,每个老师至少要带2至3门主课,每周都有十七八节课。
8个学生分布在五个年级,学生基本以“三生”即贫困生、留守生、学困生为主。8位老师里有60后、70后,也有80后、90后,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在乡村教室里,为渴望飞翔的童心,插上梦想的翅膀,也展示着教书育人的别样风采。
“刚来时,身边朋友总问我,学生那么少怎么上课呢?其实别的班级怎么上课,我们就怎么上课,没啥区别。”教师晏凯是一名90后,他呼吁更多90后教师能到乡村学校锻炼。
对于这些父母大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来说,老师不仅给他们带来知识,也带来了温暖和快乐。贫困学生刘欣怡每年新学期的学习用品都是张贝老师为她准备,不仅如此,张老师还经常用自己的收入为她添置衣物,像妈妈那样关心她的身体和生活。二年级学生王逸梓、刘玉齐说,老师对他们特别好,自己的理想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好好报答老师和父母。
近年来,古楼小学改造了学生食堂,新修了篮球场,添置了大量教育教学设备。多位老师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应城市优秀教师。学校曾荣获孝感市教育局“标准化学校”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陈河镇先进单位。
应城市陈河学区主任赵洪波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古楼小学和镇里的陈河小学进行集团化办学,就是一个学校两个校区,陈河小学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古楼小学教学,同时他们也将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来源:应城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梦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