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走进孝感市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封闭的车间里焦香浓郁。
浸泡过的大麦,在时间和温度的催化下,“孵”出了两厘米长的嫩芽。黄亮的老糖通过反复拉扯,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不饱和筋变得更加饱和,颜色渐渐变淡。
选料、熬糖、扯糖……孝感麻糖的工艺流程有24道工序。在过去,这些工序全由手工完成,主要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凭悟性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
如今,麻糖生产实现机械化,从前一口土灶、一口大锅的手工制作已非常难寻,博物馆里则通过实物还原了孝感麻糖的原始工艺和其作为商品的发展脉络。
史料记载,孝感麻糖源于唐代。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的《孝感县志》记载:“麻曰芝麻,可以有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孝感县麻糖厂,2001年改制转民, 2006年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凭借对这份甜蜜事业的热爱,总经理肖端武将一个曾经负债2000万、濒临破产倒闭的小厂,打造成孝感市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麻糖米酒产业的领军企业。
“对于我们老字号,‘老’容易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包袱,如果一味地坚守传统,很难将这块金字招牌擦得锃亮。”近年来,肖端武不断挖掘企业文化内涵,以弘扬老字号传统精湛技艺和浓厚的品牌文化为重点,导入现代经营理念,形成了全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传承、坚守、创新,肖端武执著前行,步履声声:修订孝感麻糖地方标准,建起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与大专院校和专业食品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立足湖北,拓展全国线下销售网络,进驻天猫等电商平台,与良品铺子洽谈合作。
孝感麻糖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宣川在公司干了40多年,祖上三代都是麻糖制作师傅。“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买麻糖招待客人,看望长辈也一定会提一包孝感麻糖,这是最敬重的礼仪。”这个习俗延续至今,所以每到年末,麻糖进入产销旺季。
肖端武思索着求变求新进一步扩大市场:“过去,麻糖总被定位为地方特产、中老年人食品,这是个误区,甜脆的麻糖为什么不能成为像糖果一样受欢迎的休闲食品呢?”
2016年春节前,公司推出新产品——麻糖糖果。一颗颗方形麻糖被独立包装,口味上减少了糖分含量,加入更多芝麻,推出了椒盐、果仁等12种口味。
传统麻糖是年长者心中最甜蜜的记忆,而新式麻糖则是年轻人最青睐的选择。“麻糖糖果成功打入市场,销量逐渐提升,2016年销售5万公斤,2017年达到了15万公斤,目前公司麻糖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肖端武说。(孝感日报全媒记者陈铭)
记者手记
价值在老 出路在新
老字号,价值在老, 出路在新,功在对优秀传统的继承。
对孝感麻糖米酒公司而言,这个“新”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对传统产品的改造上,也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型、销售方式的变化中。
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更应守正出新,要创新理念、开阔视野,打破固有格局,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升老字号品牌的市场活力,创新产品形态和营销模式,善用互联网思维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在知名度、忠诚度方面赢回顾客群,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才能让老字号跟上新市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