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我市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

  近日,《孝感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鲜出炉”,将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不平衡问题。

  今后,我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路线图”将如何勾勒?未来,城乡学子将享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教育利好?《方案》都一一给出了答案:

  ——建设好学校。各县(市、区)要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城乡发展规划布局结构调整等情况,统筹编制、优化、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心灵家园)建设,形成具有孝感特色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要按标准配建城镇学校,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通过政府补贴和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校车服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等方式,逐步撤并20人以下的乡村教学点,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培养好队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双向交流轮岗制度,城镇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城镇学校教师工作满五年,应当交流到乡村学校教学一年。建立教师工资收入联动机制,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职称评聘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职务)即评即聘。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时,要逐步实现需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各县(市、区)要相应列支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奖励本区域内的优秀教师,并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

  ——发展好学校集群。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名校办分校、对口支援、委托管理等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管理途径和办法,缩小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水平差距。鼓励开展城镇优质学校带乡村学校的小班化教学试点。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到2018年,全市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关爱好学生。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权利,对残疾儿童实行“一人一案”,逐步扩大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试点范围,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办法和保障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在大悟县、孝昌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入学学生一个不少。

  《方案》确定,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县域内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城镇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作者:秦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