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台创新主体量质齐升
应城加速向“创新之城”转变
2月5日,青岛啤酒应城公司内生产繁忙,去年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后,产能大幅提升。元旦至今,公司共生产啤酒5200千升,销售4600千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应城市,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不止青啤一家。2017年,应城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5项,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01项,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4亿元。
近年来,应城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出台政策、给予奖励,促进融资,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老牌工矿城市正加速向科技创新之城转变。
出台扶持政策。去年,应城市制定出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奖补政策清单》,明确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政策,规定“对企业购买转化科技成果按照实际交易额的10%给予补助;成功转化的,3年内按照对地方财政贡献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两年来,该市共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惠及企业36家。目前,该市正在酝酿出台含金量更高的《十项政策清单》“升级版”。
建设创新平台。围绕盐业化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应城扶持企业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省级研发平台18个,取得发明专利授权近100件,申请PCT国际专利申请13件,其中湖北回盛一项发明专利获中国第十九届专利优秀奖。建成省、市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5个,入驻创新型企业和团队56家、聚集近300人创新创业。该市还计划整合 “海山、宇洋、富邦”3个双创载体,打造国家级孵化平台。
培育创新主体。应城市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切实做大做强成果转化主体。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应城开发区、赛孚园区、东诚工业园和城中民营工业园“四大”园区主体功能,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去年,应城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家、培育科技型企业20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