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大悟县吕王镇刘院村榨油作坊坊主黄进正在检查原料成色。 (记者匡文杰 摄)
9月7日早上7点,金子学和他两个同伴,拉着800多公斤花生,赶到大悟县吕王镇刘院村黄氏榨油坊。
“这里出油率挺高的。”
金子学家住黄陂区姚集镇临界村,虽刘院村有近10公里路程,但是他和同伴们依旧选择黄氏,几年来一直未变。
黄氏榨油坊是刘院村3家榨油坊里面积最大的一家,也是该村“种养加”精准扶贫路径“加工”项中重要一环。
经过清洗、碾碎的花生在搅拌锅中加热至180摄氏度左右,再进入榨油机压榨,生成花生油和饼料,整个过程全机械操作,用时约20分钟。
“约3公斤花生能加工1公斤花生油,1公斤花生油收取2元左右加工费,一天能榨1000公斤花生。”坊主黄进边操作榨油机边说,榨油产生的饼料既是好饲料,也是好肥料,在市面上较为吃香。
刘院村及周边村村民,一直有种植花生的传统,4月底下种,9月初收获。整个9月份,附近村民都会把花生送到油坊加工。
据刘院村支部书记刘长训介绍,全村343户村民中有75户是贫困户。花生好侍弄,贫困户每家都种花生,平均每亩花生地约能带来近2000元的收益。
虽然花生种植、加工在刘院村并不算强项,但它能给农户带来稳定收益,同时也为贫困户自主生产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子。
“油菜、花生、黄豆、芝麻……这些能榨油的经济作物,我们都鼓励贫困户种植,这样他们的收入就显得日渐多元化。”刘长训说。
离黄氏榨油坊1公里左右的田里,收获的花生被整齐的码好,晾晒,田主正准备下一季作物的种植。
此时,穿行刘院村,空气中浓郁的花生油香味令人回味无穷。(记者胡光辉 王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