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安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雄,右为孝感市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主持人白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孝感市门户网《在线访谈》,今天来到《在线访谈》的嘉宾是安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雄,叶市长主要负责农业、农村、水利、防汛、林业、交通运输、外事侨务旅游、供销、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叶市长今天将围绕安陆市如何“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方面的问题展开访谈。叶市长您好,欢迎您!
叶雄: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陆市人民政府,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安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广大网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的各项工作。
主持人:安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更是闻名全国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首先有请叶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安陆的基本情况。
叶雄:安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处于大洪山余脉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安陆历史悠久,是湖北省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县城之一,是闻名全国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全市国土面积1355平方公里。1987年撤县建市,现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383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
李白故里,人文荟萃。苍苍碧山,泱泱涢水,不仅孕育了楚令尹斗子文,宋代王世则、宋祁、宋庠、郑獬“四状元”,书画名家王华封、张思睿、方康直等无数精英,还吸引了李白、杜牧、韩愈、曾巩等八方名流。诗仙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吟山赋水名传天下。生于斯长于斯的王顺华、张文斌、徐庆雄等水墨漫画名家异军突起,将安陆镌刻在“中国漫画之乡”的丰碑之上。
银杏之乡,风光旖旎。安陆是中国三大银杏之乡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古银杏群落,“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誉满神州。登白兆山,桃花流水,探寻李白遗迹;访龙王寺,清风明月,沐浴佛宗禅意;身临太平山寨,奇石郁壑,体验人间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安陆四季分明、万物葳蕤的气候风貌。原产地白花菜、南乡萝卜、吉阳大蒜,千百年来成为这里饮食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
生态宜居,璀璨夺目。安陆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卫星城市,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汉丹铁路、汉十高速、316国道纵贯全境,悠悠涢水穿城而过,海子河、毛河、护国河、槎山河如脉似带,破城而出。数河多岸,托起水岸新城;繁花异草,构成园林生态。一座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25平方公里的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正在迅猛崛起。
特色产业,蓄势正发。安陆,已初步建成全国知名的“蛋品加工基地”、“厨具生产基地”、“纺织服装基地”和“全国粮油机械之都”。神丹是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爱仕达是全国知名炊具生产企业、永祥是全国碾米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安陆是全国产粮大县、全省畜牧大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畜牧产业园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绿色决定生死”,“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绿色支点。”安陆市委市政府牢牢树立全域绿色发展理念,经济向“绿色”转型,发展向“绿色”转身。
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绿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线,在全省率先取得明显成效、位列第一梯队。2015年11月,获批创建全省整市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市后,今年元月,入选全省首批对农业部申报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县市,6月又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名单。
安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雄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可以看出安陆市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叶市长能否向我们透露透露安陆市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型的呢?
叶雄:农业“种”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1.坚持规划引领。居高站位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安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成功通过了中、省两级专家评审。结合该规划,我市聘请省内专家编制了《安陆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2016-2030年)》。全市累计建立40万亩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德安府”香米、钱冲银杏、安源朴泥果蔬等5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打造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2.培育绿色发展经营主体。2016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意见》一号文件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块头增大、整体规模扩张、融合发展提速三个特点。全市现发展种养大户584户,家庭农场3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6家,孝感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国家级、省级、孝感市级分别为2家、12家、34家)。今年5月,我市以湖北鑫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伍欣甸园为载体,组织申报的安陆市现代农业健康水果产业园项目已成功入围全省首批打造的5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伍欣甸园围绕优质蓝莓这一拳头产品,先后成功举办了蓝莓旅游推介会和首届蓝莓节暨中国南方蓝莓科研与产业发展论坛,吸引安陆周边乃至武汉等大都市游客近20万人次体验蓝莓采摘,实现了“以果为媒、果林并举、观光休闲”的融合发展。
3.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精心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做足做大做强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大文章,提升农业种植、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开辟现代农业增效新路径。从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滚动扶持发展10个农旅融合示范园,积极拓展农业新功能,推进“生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等农业融合新业态发展,促进农业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安源生态为代表的一批新型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投资构建区域生态循环系统,着力打造农业科普教育、新特品种展示、休闲观光体验、绿色高效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等各种主题功能的现代农业展示基地。
主持人:作为银杏之乡的安陆不仅将银杏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不断扩大其种植规模,更是倾心将银杏与文化等资源相结合打造出一条强大的产业链,安陆市是如何将银杏产业做精做强的呢?
叶雄:林业“增”绿,做精做强银杏产业
1.注重规划布局。立足我市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实地勘测,制订《安陆市银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以王义贞、孛畈、雷公、棠棣、烟店为种植主产区;以“一线一点”旅游环线规划百公里银杏长廊景观带,新增赵棚----钱冲红色旅游线银杏行道树;以古银杏森林公园为龙头,辐射带动扩大区域种植规模;以安陆金叶银杏这一“独门利器”规划建立原生地保护区;以府河湿地公园沿河两岸规划栽植金叶银杏,打造“黄金水岸”;以城市园林、道路、机关庭院规划银杏配植;全域融入银杏元素,彰显银杏特色。从规划层面构建银杏大产业骨架。
2.注重政策扶持。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银杏产业发展意见》、《银杏长廊建设实施方案》、《安陆市实施“绿满涢城”行动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市工作方案》,通过政策倾斜,市级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用于兑现银杏奖补,投入6000万元建设银杏长廊。今年计划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新增银杏产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主要用于金叶银杏大树栽培、银杏育苗、银杏采叶园、银杏庭院、银杏新品种研发等奖补,争取五年内在全市形成一万亩银杏育苗、一万亩金叶银杏、一万亩银杏采叶园生产规模。
3.注重示范带动。以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线银杏观光长廊和五龙岗、轭头两大银杏基地建设为示范,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兴建银杏长廊和林业基地。以太白大道、解放大道、银杏大道等主干道栽植高规格银杏为重点,带动城市园林绿化档次升级。以成功挂牌南京林业大学银杏科研基地为基础,带动银杏科研成果转化升级。
孝感市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主持人白兰
主持人:安陆市作为生态宜居城市,为改善生态环境在多方面进行了整治和完善,具体有哪些举措呢?
叶雄:治污“转”绿,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1.全域整治养殖污染,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市在孝感率先启动全域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一是抓源头控制。修订完善畜牧业和渔业发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二是抓疏堵结合。大力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五种模式:工厂转化型、沼气转化型、一体循环型、生化处理型、配套利用型。三是抓统筹协调。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污染环境行为的同时,鼓励和扶持养殖企业规范经营、生态发展。市级层面整合1600万元,对生态循环发展的企业实行一次性奖补。落实乡镇监管主体责任,督促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发动群众搞好日常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建全监管机制,确保养殖业污染治理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6家大型规模养殖场治理任务,405家规模养殖场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取缔、关闭养殖场105家,140座水库实现禁止投肥、投粪养殖,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达80%。
2.全面实施秸秆露天禁烧,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市财政列支1020万元,对购置秸秆收割、粉碎、打捆收集机具和农户秸秆还田、企业回收综合利用、区域性转运加工中心建设等进行奖补,调动企业、农户、机械作业手积极性,推动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发展探索了秸秆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路径,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主体参与、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2016年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约40万吨,综合利用总量达3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7.5%,同比增长2.5%。
3.大力治理垃圾污水,推进农作物绿色清洁生产。一是全面推进城乡垃圾治理。在孝感率先整市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建成1个市级垃圾处理厂、1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统筹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制定全域安陆污水处理整市推进计划。通过PPP模式充分吸引民资进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城乡污水一体化处理。投资4000万元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成,日新增处理污水3万吨;投资3500万元的洑水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其余12个城郊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三是试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田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的理念,“无中生有”地策划并成功争取到湖北汉江流域(安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目前,工程全部实施完毕,已完成分步验收,准备接受省农业厅和省发改委检查验收。
4.建立健全收处体系,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运行、多方参与、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方式于2014年5月份启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同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建立了市、乡、场三级收集体系和同步监管体系。现有1个市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截止目前已收集处理病死动物9.2万头)、13个乡镇收集点、50个村级受理点、26个规模养殖场临时存放室,购置专用收集转运车17辆,对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行“区域收集、集中处理”。
主持人:安陆市旅游资源丰富,比如:钱冲银杏谷、白兆山等,都是咱们安陆非常知名的景点,都很值得大家去看看,我想问一下叶市长,安陆市又是如何根据地方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的呢?
叶雄:旅游“看”绿,打造安陆绿色名片
1.全方位推进。一是创新机制。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市委于去年将全域文化旅游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和重点景区建设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工作列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二是规划先行。我市切实做到“规划一支笔、开发一盘棋”,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先后编制完成了安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景区规划、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等,保证了旅游产业科学有序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告》,制定加强银杏等名贵树木保护的法规性文件,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2.全产业打造。一是与林业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林业项目优先落户景区。二是与路网建设融合发展。全市共建设旅游公路200余公里,主要旅游景区公路全线贯通。三是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城乡联动,群众主体、共建共享,资本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整合2000余万资金,高标准、高品位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已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55个,省级绿色示范村41个,省级文明村(社区)4个,全国生态文明村1个,中国特色旅游名村1个。今年,我市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拟用5年时间建成100个美丽乡村。四是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李白文化、银杏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投资千余万元用光、电、影等高科技手段高标准的完成了安陆市李白纪念馆的布展工作,完成了赵家棚抗日革命纪念馆和钱冲新五师司令部、新五师医院等革命旧址的修复和历史文物征集工作。
3.全要素完善。为确保游客在安陆吃得舒心、住得放心、行得安心、游得顺心、购得称心、娱得开心,我市坚持从完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城区旅游功能。市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城市功能改造、公益设施、交通设施建设,完成“三河”整治、垃圾处理厂、府河橡皮坝、长途客运站、道路旅游交通指示系统等建设,城区绿化、亮化和环卫设施配套进一步加强。二是打造旅游精品名牌。我市现已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依托该2个核心景区建成烟店、王义贞等2个旅游接待重镇和1个全省旅游名村(烟店镇碧山村)。三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出版发行了《李白在安陆十年诗文选注》、《李白在湖北诗文选注》、《安陆市李白文化丛书》和系列漫画选集等文化旅游作品;开发了银杏、板栗、吉阳大蒜、赵棚酶豆腐、南乡萝卜、伍欣蓝莓、金银花露、银杏香枕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
主持人:安陆市作为农业大市,刚才您也说到了一直保持了农业稳步增长、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然而一些现实的因素却制约着安陆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叶市长能否跟我们谈谈目前在建成农业强市这条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叶雄:1.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灌溉保证率不足60%,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持续抗旱能力脆弱。全市基本具备改造成高标准条件的农田39.7万亩,近占耕地面积的40%,部分边远乡镇土地相对分散,田块细碎、不规则,不便机械化作业,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农网改造还未做到全面覆盖,部分地区存在变电站布点不足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空巢”老人增多,老龄化问题突出,形成大量“空心村”,部分偏远村湾的荒山、荒坡、荒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安陆市本身水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已有水源如府河解放山水库下游水质、七里河、海子河水体均出现一定程度污染,导致水环境质量局部下降。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不合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3.产业融合、产村互动程度不高。一是粮经结合、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以及运行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二是现有农产品加工业链条较短,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够。三是产业融合度不高。突出表现在观光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单一,效益不高;“互联网+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不快。
主持人:问题虽然存在,但成绩更为突出,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安陆市将如期建成现代农业强市。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知接下来安陆市将会如何迈进?
叶雄:1.全力整市推进生态循环农业。①巩固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果。继续推进全域实施养殖业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城乡垃圾一体化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绿满涢城”等“五个专项行动”,大力推广五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工厂转化型、沼气转化型、一体循环型、生化处理型、配套利用型)。围绕创建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做好统筹文章,加强包装策划,充分释放其争取政策、申报项目、整合资源、吸引投资、放大品牌的综合功能。②唱响农业品牌。鼓励企业围绕南乡萝卜、银杏、白花菜、食用菌、畜禽、林果等我市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③突出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
2.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做好融合发展文章,一是推进农工融合。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争取到“十三五”末,农产品加工园区产值突破300 亿元。二是推进农旅融合。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华中地区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示范区,争创全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是推进农商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网络建设项目,加快构建以第三方综合性电商平台为龙头,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四是推进农科融合。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激发院士工作站、农技人员研发推广的积极性,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
3.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用好涉农项目和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上,每年建设6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搞好塘堰清淤、渠系改造、泵站建设三大工程,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确保所有地区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水”。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高标准抓好省美丽宜居乡村试点建设,每个乡镇集中力量打造1个市级亮点。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就医条件,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
4.全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②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力度。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③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渠道就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业用地政策,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主持人:好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节目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叶市长来参与我们的节目,您可以通过孝感市门户网、孝感宣传网、云上孝感客户端、微孝天下微信、孝感发布微博同步收看,想要浏览更多的新闻信息,您还可以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下期节目再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