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动力——我市加速创新城市建设

“技术和产品22项世界领先、53项全国领先或国内先进、16项国家行业标准,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省内、国内空白;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2家,高新技术产品635个;专利授权量突破5000件,年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大量涌现,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同步发力。

力主政企契合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铺路”、“赋权”、“造血”。及时出台了以《关于大力推进动力跨越加快建设创新城市的意见》为主体的“1+2+N”创新政策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厘清政企关系,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创新城市建设提档加速。

为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财政投入2.35亿元支持政和担保公司做大做强,为全市130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785笔,担保金额超过30亿元;出资1.2亿元开展银企合作,为全市185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9.87亿元;建立市级续贷周转资金,为128户市直中小企业续贷14亿余元,为企业减轻融资成本2700余万元。

为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市本级财政拿出2335万元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企业和科研人员,以及发明专利、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实施奖励。2016年面向61家企业试行发放科技创新券1585万元;设立股权引导基金,成功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产业化投入165.8亿元。政企契合的新型合作关系,使创新主体阵容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成果日渐凸现。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到600余家,创新创业项目年增长150个以上。

力促校企联合

政府主动牵线搭台,校企密切联手协作,有效吸引各种创新要素向孝感聚焦。全市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合作研发平台145个(家),近两年校企合作转化重大成果200个。

孝南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李圭白院士领衔的湖北中碧环保院士工作站成功入选我省“六个一百”工程。校企共同研发的32项重点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另有15项填补了省内空白。

安陆出台科技创新“黄金十条”,促成建立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20个,新增校企合作企业60家。合作研发高新技术产品76件,其中10项成果填补了省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欣华禽业与华农合作开发的“欣华2号蛋鸡”获得了新品种认证,属于全国领先。孝昌促成35家企业与20多家高校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签约8亿元,攻克技术难题72项,其中5项国内领先、1项国内先进。湖上接01版北诺克特药业分别与加拿大植物药研究所及国内的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关系,取得30多项技术成果和产品,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最大植物药提取基地。

云梦中一公司拥有多项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中“锂离子电池专用超薄型双面光高性能电解铜箔”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优尼科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的,拥有专利技术20项,其生产的G6代OLED液晶面板薄化产品技术属于国内先进水平。汉川泓元锌空的汽车电池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国际、国内专利30多项,其中“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被指定为国家行业标准。康欣木业公司与武汉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德国迪芳巴赫公司合作的“COSB集装箱底板技术”,建成国内同行业最大生产线。

力求军民融合

充分发挥航天军工技术和人才密集的就近优势,通过搭建组织协调交流平台、军民融合特色园区平台、产业延伸配套平台、生产要素服务平台,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环境,释放军民融合发展潜力,积极寻求军民融合发展带给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和闪光点。

三江航天红峰公司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4件,获各级技术创新奖20余项,其自主研发的“光纤陀螺及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破解了国内工程化作业中的技术难题,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石油勘探、桥梁安检、铁轨检测、智慧城市等工程领域,获省重大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红阳公司与华科大合作研发4千瓦和万瓦级固态激光器,国内第一;万峰公司自主研发的码垛机器人、ZPS-5000型微型控制饲料成套设备,结束了我国依赖进口的历史;江北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反扭成绳双捻机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一批高端的军工企业,大量高质的技术成果,引进和承接了成批重大军工及民品产业化项目,带动我市做大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特色集约发展格局,不断促成军民技术的双向互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