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中全力以赴的“120”

全媒体记者侯伶俐  实习生孟千  通讯员柳斌

当下进入夏季高温季节,许多劳动者顶热浪、战高温,奋战在户外一线,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他们是酷暑高温里的劳动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今起,本报开设“高温下的劳动者”专栏,对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展开探访式采访报道。

7月21日,大雨将至,天气闷热。下午4时整,孝感市中心医院急救站接到一起外伤警情。“90后”医生黄松庭、“80后”护士孙俊和“70后”司机易世高立即奔上救护车,一分钟内出发。

现场有两位患者受伤,胳膊血流不止。“别紧张,我们马上包扎。”“是怎样受伤的呢?”医护人员一边关切地询问;一边快速处置,判断伤情、止血包扎。其中一位少女因害怕大声哭起来,医护人员轻声安慰,直到少女平静下来。

原来,这对母女在骑电动车时遇到急雨路滑,不慎摔倒,少女的右手臂划出一道10厘米长的伤口,其母亲的伤口则长达20厘米,两个人的伤口都深至肌层。经医护人员迅速而得当的处置,已无大碍。

黄松庭是市中心医院一名骨科医生,7月初作为轮训医生来到急救站,而孙俊和易世高是急诊科的“老战士”。

“急诊一线更赶时间,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时间就是生命。”黄松庭告诉记者,上下班和晚上是120警情最为集中的时段,因此他们常常错过饭点、一顿饭分几次吃完。急诊医生和司机是24小时轮班制,有时一晚上接连出车,几乎每小时跑一趟,想打个盹都是很奢侈的事。

眼下天气炎热,出车回来浑身湿透是家常便饭。对于急救工作来说,在生命面前,天气从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他们的全力以赴。警铃响起,便迅速登车出发。同时24小时值守,随时等待指令。

前阵子,黄松庭出车抢救一位呼吸和心跳骤停的老年人,医护二人轮流徒手心肺复苏半小时,患者家里没开空调,两个人均是按得大汗淋漓。有时他们会去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接诊患者,患者家里没有青壮年,医护人员合力沿着逼仄的楼梯将患者从六七层楼抬下来,遇到体型肥胖的患者,简直是一场硬仗。“必须抬,因为要救命。”

在急救站的接诊记录册上,记者看到,就在上一个班次的24小时里,医护人员一共出车18趟:凌晨2:31,接诊一中暑患者;4:43,接诊一心悸患者;5:45,接诊一酒精中毒患者;11:31,接诊一中暑患者;15:12,接诊一起车祸患者;19:00,接诊一胸痛患者……每一次救援的背后,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不乏和死神之间惊心动魄的较量。

记者从孝感市急救中心了解到,天气炎热以来,孝感城区和孝南区各乡镇管辖范围内,每天接警五六十起,患者多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痛头晕患者、车祸伤者、酒精中毒患者,其中老年人中暑时有发生。目前这一辖区内共有13个急救站点,形成了10分钟内可达现场的急救半径。


(作者:全媒体记者侯伶俐 实习生孟千 通讯员柳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