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善心,一生坚守——五星义工“安爸”炼成记

孝感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悦  通讯员李芬

他是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的义工,是街坊邻里公认的好人,志愿者口中的“安爸”。

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两鬓斑白,一身热血。25年公益路,他用一件件平凡小事,堆积人生厚度,用大爱诠释初心坚守。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五星义工安良哲。

跟着好人,学做好事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安良哲的家里藏着许多“宝贝”,有不同颜色的义工马甲、不同阶段的义工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帮助对象的合影,还有他亲笔书写的座右铭。

这些被小心保存的“宝贝”,见证着他向阳而生、历久弥坚的初心。

安良哲的母亲年轻时从外省逃难到湖北,被父亲收留,日子好起来后,母亲总会把家里的米藏在衣兜里,偷偷分给乞讨的人。家里并不富裕,有时候父亲发现,免不了一顿责怪,但母亲依然坚守她的本心。

母亲的一言一行在幼时的安良哲心里种下善的种子。1964年,刚成年的安良哲光荣入伍,在部队里接受的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教育,做的是学雷锋的事。

“在部队里面学雷锋,走出部队也要一辈子学雷锋。”安良哲说到做到。

在孝昌县花园镇开大米加工厂期间,对待困难顾客,安良哲总会想法子照顾。一次,有四个孩子扛着百十来斤稻谷来,安良哲不仅免费加工,还嘱咐工人给他们做饭吃,又买来干粮,让他们路上带着。

“我自己有碗饭吃就够了,多的分一碗给别人又能怎样呢?”所以,母亲乐善好施,安良哲也乐意“惯着”,他总在家里留上许多大米,好让母亲痛痛快快地拿去赠给困难乡亲。

2000年左右,安良哲在云南的一个乡里开了大米加工厂。他在销售时大米的定价因人而异,对一般顾客1.2元/斤,对年老体弱的只卖1元。

2008年,汶川地震,当地干部和社会组织募捐了1000吨稻谷,急需加工成大米支援灾区,到处找加工厂。安良哲知道原委后,当即提出免费加工。对方感动不已,想要请媒体报道、政府表彰他,被婉言谢绝:“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退休后,安良哲有了更多时间,便加入义工组织,全身心投入公益。从为玲珑姐妹组织募捐,为“小敏的希望”开展爱心助学,到每年植树造林、义务巡河、文明劝导、疫情防控、义务磨刀……只要力所能及,他都积极参与。

“跟着好人,学做好事。”一路走来,安良哲的公益之行越发坚定,他身后的脚印里,善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大女儿安惠也加入义工联多年,还自己组织了志愿服务队,开店之余出资出力开展志愿行动。外孙耳濡目染,也经常参加义工社会实践。

从母亲到外孙,安良哲让爱心在家族一代代传承不息。

“安爸”,是他最响亮的代号

“安爸,今天去哪里啊?您老慢点骑车,莫摔着了。”“好,好。”春风和煦,安良哲又出发了,路上有人热络地打招呼,他扭头回应,细瞅瞅,有些面生,但这样的情形也见怪不怪了。

在安良哲的周围,不管老幼,都习惯叫他“安爸”。

“安爸”的外号来源于一次异地志愿服务。有一年,安良哲的四女儿要去河北参加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与主办方联系过程中,得知参加活动的人数众多,秩序不好维护,便主动表示,自己父亲是退伍军人、专业义工,可以去现场帮忙。就这样,安良哲随女儿到了河北。他穿着义工马甲,戴着编号“A088”的义工证,昂首挺胸站在会场入口,有人见一位外地老同志来当志愿者,便欣然上前打招呼,看到安良哲义工牌上的号码和姓名,就笑着说:“‘A088’,又姓安,那就叫您安爸爸吧!”

从此,“安爸”成了他最响亮的代号,一叫就是20年。

“大家叫我‘安爸’是对我的尊重和肯定,不能辜负了这份情义。”因此,他做好事“保质保量,坚持到底”。

在安良哲做的许许多多好事中,让他最难忘的是“周末伴餐”。这是针对失独家庭和孤寡老人开展的志愿服务。

每个周末,安良哲就会和志愿小组共5人,每人自愿拿出20元,到超市买上新鲜蔬果和生活用品,到服务对象家中去做一顿饭,陪他们聊聊天,纾解内心郁闷,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洗头、打扫卫生。

家住孝感城区建设东路的高龄孤寡老人黄奶奶是安良哲参与“周末伴餐”时间最长的一位。黄奶奶为人和善,但长期的孤独封闭了内心,起初并不爱与人说心事。有一次下大暴雨,担心住平房的黄奶奶家被水淹,安良哲冒着雨来到她家,所幸只有少许雨水漫进房屋,安良哲便陪她一起打扫完才离开。

“没想到这个时候还有人想到我这个老婆婆。”正是这一次雪中送炭,让黄奶奶感动不已。此后,每次安良哲去,她都拉着他诉说心事。去年,黄奶奶过世,安良哲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忙处理了后事,当时她家的墙上还挂满了和志愿者在一起的照片。

一顿简单的伴餐,不仅让老人吃到可口的饭菜,更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度”。

做公益不图名利,但要让大家看见

有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安良哲参加志愿服务,有很多“讲究”,他总是整整齐齐穿戴好马甲、小红帽、义工牌和亮闪闪的党徽,自行车上插上一面红旗。他说:“做公益,不为名不为利,但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一是要为你做的事负责,二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一些人、团结一些人,让更多人加入进来,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一直走下去!”

团结更多的人。基于这样的思想,安良哲总是充当着团队的“粘合剂”。一起参加活动的同志,他都细心用手机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再一一发给大家,让大家增强荣誉感、自豪感。

他还认为,做志愿服务不能“框”住了别人的自由,要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共同分担。“来做志愿服务的人,都是抽出时间来奉献爱心,有时候没来、早走了,都是有特殊原因的,我觉得团队就应该灵活应对,他们有事那就我来做,反正我年纪大,有的是时间……”团队偶尔出现小摩擦,他就当和事佬,三言两语化解不开心,所以有他在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不断。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安良哲就是这样。他热爱旅游、乐器,屋里屋外满是花香绿植,时时打扫小区庭院,走一路也要干净一路。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虽年近八旬,听力也大不如前,但安良哲仍在力所能及地做着义工。对于未来,他很豁达:年纪大了,能做什么就做,做不了就不勉强,不能给人添麻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