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疫情防控应实事求是!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场讨论为我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图片

当前,我正面临新一轮奥密克戎叠加秋冬流感疫情考验,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疫情数据,11月10日,全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15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385例,从疫情发展趋势来看,近期新冠感染人数明显增加,各地疫情防控面临较大考验,特别是近期郑州富士康事件、河南女教师网课后离世、兰州3岁男童死亡事件、呼和浩特女子坠楼事件等触动公众敏感神经,还有一些地方存在随意封区静默、铁皮防疫、长时间封控、无差别封控和双标防疫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引发群众不满和反感,加上大疫三年,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疲惫不堪,一些行业复苏艰难,一些群众生活艰辛,对疫情防控的不满情绪滋生,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当前防疫政策的激烈争论。

网上的争论大致是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认为面对传染性更强、致病力减弱的奥密克戎疫情,全世界都已放开,唯独我国仍在严防死守,这种防控策略经济和社会代价太大,要求迅速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从公众对11月5日联防联控记者会的失望情绪可以看出;第二种声音认为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如果不严防死守、不搞动态清零,出现大规模感染和死亡,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将更大,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路到底该怎么走?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尊重科学、尊重实践,不能被情绪化言论带偏,以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做法应对当前的严峻挑战。

第一,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

近段时间以来,每当国内出现一些极端事件和网上舆情后,总有人拿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总方针说事,各种质疑、怪话、讽刺、挖苦、调侃、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有的甚至编造出阴谋论、利益集团论等进行攻击。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我党各级干部闲着无事故意要为难百姓,还是国内专家故意编造出一套谎言忽悠群众,显然都不是,各种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顶尖专家对这个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我们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将会更大。

图片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对比近期中美日疫情数据,11月10日中国新增本土和无症状感染者10535例、零死亡,美国新增确诊111845例、新增死亡970人,日本新增确诊78577例、新增死亡100人。对此这组数据,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奥密克戎并非不会致死,美国和日本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都比我国发达,每天仍有数百人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新增死亡,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动态清零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是如果我们学习美国和日本放开管控,对比美国3.32亿总人口、日本1.26亿总人口,考虑医疗资源等因素进行大致折算,我国将每天至少死亡5000人左右,5000人背后是5000个家庭,同时我国医疗体系将彻底崩溃,社会将出现动荡,这是我国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承受的。因此,对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保持定力,尽管现在网上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但如果真的放开,出现问题后骂声会更多,而且骂政府的人还是口口声声要放开的人,甚至搞不好有人“揭竿而起”了。

第二,防控政策要实事求是

既然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防控政策出了问题呢?从近期各地疫情持续发展的现状来看,如果各地严格坚持《第九版》和“九不准”,但是疫情仍然控制不住,甚至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那有关部委就不能再死守《第九版》和“九不准”,尽快作出调整和优化,更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地方政府,甚至说地方政府不讲政治,一旦地方政府有加码做法,便称地方政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符合我党群众路线的宗旨。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制定中,要紧紧围绕两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如何快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二是如何精准,精准识别疫情、精准划定疫区范围、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精准进行临床救治,最终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要吸取各地疫情防控好的经验和做法,将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举措上升为顶层制度,推广至全国。比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刚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对一些防控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符合民心所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

图片

深入理解精准防控的核心要义,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地对一些不符合精准防控的政策和做法进行纠正,比如全国高校的封控管理,很多大学所在地区长时间一个病例都没有,但大学生依然被关在校园,让人感觉有些领域是疫情防控的“独立王国”,可以自行其是制定明显不符合精准防控要求的“土政策”。我们都清楚,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兼顾上下左右、各个方面,还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完全做到实事求是的确很难,但面对当前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第三,政策执行要实事求是

11月5日联防联控记者会通报了近期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大致是以下方面:一是对来自于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黑龙江省大庆市、山西省太原市这类投诉较多。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郑州市这类投诉较多。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群范围,广东省深圳市这类投诉较多。四是隔离场所收费,如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南充市。五是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如河南省郑州市。六是随意赋码弹窗限制人员出行,应该讲的是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既然记者会都通报了,这些地方肯定会进行纠正和整改,有的领导干部还会被纪委伺候,我们就不要再揪着不放。

图片

记者会通报的问题只是表象,为什么会出现兰州3岁男童死亡事件?为什么会生硬、冷漠和一刀切?根子上还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作风和能力出了问题。1938年,毛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干部既要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又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如果一些地方疫情防控长期存在问题,说明这些地方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不符合要求,组织部门的工作就要跟上,该调整的调整,该提拔的提拔,要把那些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踏实肯干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这样才能确保党的防疫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才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图片

第四,生产生活要实事求是

中国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提出,中国人的精神温顺但又不怯懦,正直但又不屈服,勇敢但又不鲁莽。面对世纪疫情考验,我们要始终坚信,中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制度优势和坚韧的民族精神,我们终将战胜新冠疫情。因此,各行各业要克服焦虑心理,不被负面情绪干扰,坚定信心、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图片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9%,充分证明我国经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大疫当前,怎么理解回旋余地广这句话,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回旋,国外疫情严重时,各企业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大循环,国内疫情严重时,各企业就应迅速抢抓“一带一路”市场机遇;二是线上线下回旋,我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平台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疫情严重时,各企业就要全面进军互联网,依托互联网开展各项业务,疫情好转后,各企业就可以线下铺摊子,搞好门店经营;三是城市农村回旋,作为城市大量务工人员,工作生活也要实事求是,当城市疫情严重一些服务行业受到冲击,就迅速回到农村,乡村振兴的舞台足够大,当疫情好转后,可以再回到城市务工,获得更多的打工收入。

图片

在一些网民网上抱怨的时候,我们悄然发现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作出很大成绩。比如,近日比亚迪第 3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即将下线,远超特斯拉,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第三季度,面对美国的打压,华为折叠屏手机销售同比增长95%,国内市场份额53.2%,位居第一。今年3月,健身教练刘畊宏在抖音跳操出圈,个人账号累计粉丝量超7000万。9月3日,刘德华的线上演唱会通过抖音进行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5亿人次。所以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永远属于努力奔跑的人,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图片

第五,信息公开要实事求是

面对迅速发展的疫情形势,面对郑州富士康、兰州3岁男童死亡、呼和浩特女子坠楼等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近期我们明显感到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发布迟缓,舆情应对被动。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怎样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怎样通过互联网走群众路线,是当前疫情防控中各级党和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富士康员工步行回家的局面?为什么政府发布的信息群众不再相信?为什么网上舆情汹涌但就是打死不说?

图片

现在在疫情防控信息公开中,有两种非常严重的不良倾向,第一种是一些地方不想说、不愿说的思想非常严重,面对突发事件和敏感舆情,一些领导干部害怕网上炒作,“鸵鸟”心态十分严重,有的打死不说,有的甚至批评主张网上发声的同志,认为回应是再次引发舆情,出现这样的认识偏差,我们认为有的是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不够,站位不高,没有从执政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有的是格局不大,担心形象受损,私心较重,如果每次发生类似事件,党和政府都没有态度,那我们就把民心搞丢了。我们应对处置舆情不能担心一时形象受损,不能总是害怕网络炒作,就掩耳盗铃,就默不作声,对敢于发声回应的地方和部门,我们要予以鼓励。第二种是一些专家喜欢绕弯子,有的说来说去感觉什么都没说,有的讲一大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引发网民不满和反感。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对疫情形势的判断、对防控措施的建议专家们应该是实事求是、直截了当,要多讲一些百姓听得懂的话的话,不要违背良心、不要绕来绕去。比如武汉疫情初期的时候,有专家讲“不存在明显的人传人现象,但不排除人传人的可能”,就是绕弯子和没担当的话。还有近期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有记者问疫情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有专家总结为三句话,现状不可描述,未来不可预测,一切皆有可能!虽然调侃成分居多,但反映了网民的一种情绪和期待,就是希望专家要多出来讲话,多讲实事求是和百姓听得懂的话,多讲有明确意见和结论的话。

图片

因此,面对网上舆情,各级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对突发事件要原原本本告诉网民真相,对疫情形势和防控举措要大大方方公开,对困难和问题要原汁原味向群众交代。我党现在是执政党,不是地下党,只要我们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坚持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第六,公众期待要实事求是

中国古语讲,“大疫不过三年”,从网民各类跟帖和留言来看,普遍都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秩序,这种愿望都可以理解。但愿望不等于现实,新冠疫情到底什么时候结束?今年3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记者会上称,从新冠流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新冠肺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我们与新冠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因此需要调整自己的期待和心态,适应新冠疫情的长期性,以及需要做长期的日常防控措施带来的生活改变。

图片

明朝正德元年,宦官刘瑾擅政,王阳明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后贬至贵州龙场。面对人生最困顿的时光,阳明先生毫不气垒,借由内心的那片烛光,洞见生命的意义,提出心学理论,流传至今。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三年,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同样隔离在家,有人混混沌沌,有人却读书学习;一样的灾难,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却阳光向上。怎样克服焦虑情绪,用乐观精神和良好心态迎接各种挑战,是当下我们每个人的修心课。

图片

这篇文章快要完稿时,恰逢重要会议研究了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总会过去,胜利终将到来。希望如约而至的不仅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

(来源:东湖阅评   编辑:沈怡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