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余名“准新兵”役前训练体魄 本月中下旬将分批奔赴军营

预定新兵学习敬军礼

预定新兵在操场上训练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 通讯员 李泽川 朱丽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一、二、三、四!”“稍息!立正!”昨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昌职业学院看到,操场上的“准新兵”们列着整齐的队列,喊着响亮的口号,正在进行役前教育。

湖北省近200名预定女兵和武汉市14个区2000余名预定男兵,共2200余名“准新兵”集结在此,他们都是通过2022年秋季征兵选拔出来的。这次役前教育,将是他们踏入军营做的最后准备。这些“准新兵”里,有携手从军的堂兄弟、家中三代从军的男儿,他们整装待发,已准备好开启自己的军旅生涯。9月17日起,预定女兵将陆续起运;9月23日至25日,预定男兵也将陆续起运奔赴军营。

兄弟携手逐梦军营

张方昕和张方航是一对堂兄弟,他们来自武汉市蔡甸区,都是参加这次役前教育的“准新兵”。两人同龄,都是19岁。

谈到为什么要参军,张方昕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跑到外公房里玩他的军用望远镜,从那时起就萌生了长大参军入伍的想法。”

张方航的参军理由则是,“我是因为小时候很爱看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很想像里面的军人一样保家卫国。”

张方昕介绍,他和张方航两人从小就形影不离,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同一个学校,除了初中不在一个班,一直都是同班同学。兄弟俩表示,今年报名前两人就互相谈过自己的想法,决定一起参军报国。

“家里人看我们两兄弟一起报名参军,都非常支持,希望我们在军营里能互相帮助。”张方航说,“我们平常都很爱运动,以前都是学校足球队的,体能都还不错,希望通过这次役前教育,能够更快转变思想,为踏入军营做好充足准备。”

这次役前教育,两兄弟被分在一个队,谈到这段时间的感受,两兄弟都很兴奋。张方昕说,在整理内务上他不如张方航,但在训练上他更优秀一点,两人私下也经常交流经验,都希望能将每件事做到最好,携手为各自军旅梦想奋斗。

一家三代都是军人

“我的爷爷是一名铁道兵,三爷爷是一名空军,我的父亲是一名陆军,我自己的意愿是想当海军,传承好家里的红色传统,也补全家里海陆空的军种。”陈国鑫告诉记者。

陈国鑫今年22岁,来自黄陂。他告诉记者,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从下就立下参军的志向。高中毕业后,陈国鑫选择了就读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学习航海类相关知识,今年毕业后就马上报名参军了。

“爷爷在两年前去世了,当时我还在读书,我告诉爷爷想当海军的想法,爷爷很尊重我当兵的意愿。”陈国鑫说,“来参加役前教育时,父母就对我嘱咐了很多,希望我能在军营多学习,和战友多交流,互相关怀。”

来自恩施的陈飞飞今年22岁,他告诉记者,希望能到新疆、西藏去,当一名边防军人。

“我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在当地务农,小时候很穷,是享受国家的资助读的书,所以我一直想参军报国,完成自己的军旅梦想,报效祖国。”陈飞飞说,“高中我就很爱体育运动,以体育特长考入了武昌理工学院,学习工程方面的专业。大学里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研究专利项目,都是期望参军后能够贡献自己各方面的力量,也希望能适应不同兵种的需求。”

陈飞飞介绍,毕业时也有很多建筑公司向他发出邀约,但他都毅然拒绝了,坚定地选择了报名参军,他希望能够到边疆一线去。

役前教育教官告诉记者,役前教育主要以打牢预定新兵依法服役思想根基为主,强化身体适应基础,提高入营适应能力。近几年,武昌职业学院都承担着湖北省役前教育服务工作,这一批即将踏入军营的预定新兵都非常优秀,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准新兵”们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沈怡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