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东湖元素画上手机壳,这群大学师生用文创讲述东湖故事

窗外飘着小雪,屋内热热闹闹,长江日报记者18日踏访位于东湖磨山景区的大李文创村,撞见一群青年正在切磋艺术灵感,想把这片山水融入到文化作品中。

18日,东湖大李文创村好望角店内,来自湖北美术学院的指导老师谢琦和杜鹃正带着一批学生和驻村手工艺人进行“头脑风暴”,小店里整齐码放着印有东湖山水建筑的文创手机壳、绘制有东湖樱花的手提袋、雕刻有屈原等人物的书签等形形色色烙印有东湖元素的精致文创品。记者询问得知,这些文创品均由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点亮红土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作而成,眼前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大学生曹佳艺创作的东湖元素手机壳。

据了解,自2020年起,湖北美术学院的这批师生因为对东湖的热爱,来到大李文创村开启了艺术创作课程,去年11月下旬得到东湖风景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支持,携手东湖桥梁文创协会正式在大李文创村设立了东湖文创实习基地,更加深度的创作开始了。指导老师谢琦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已联合东湖大李文创村、东湖桥梁文创协会推出了一档名为《听我们讲东湖故事》的栏目,将大学生们在东湖发现的美转化为艺术表现形式,在栏目中传递东湖故事。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批大学生们创作的文创产品囊括了定制口罩、笔记本、书签、手提袋、徽章、明信片、香包、盲盒、手机壳等形式,每件作品后都阐述了创作思路。

大学生叶文辉创作的东湖玩偶。

来自湖北美术学院2019级油画二班的大学生叶文辉是个东湖迷,东湖四大景区的名字让其产生灵感,创作了一组名为《萌幻东湖》的玩偶:听涛、磨山、落雁、吹笛,“这四个名字太美了,而且都能契合景区的特色。”经过反复打磨,叶文辉为每个景区分别创作了一款玩偶,“听涛”头戴天蓝色锦鲤亲水亲人,“磨山”身穿荷花粉嫩十足犹如花仙子,“落雁”坐在白云之上飞鸟围绕禅意与仙气并存,“吹笛”座驾为大树吹着笛子犹如世外高人。“每个景区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当然这四个作品还不足以体现东湖方方面面的美,这个系列还可以继续下去。”还有许多油画作品也摆放在店内,每一幅作品都是画中景触动到他们的瞬间。

绘制手稿。

据了解,不久前湖北美术学院的这批师生们在道无形和东湖桥梁文创协会开了研讨会,未来将在大李文创村进行更多实践,做文创、画作、展览,后期还将对东湖大李文创村市集区域等进行艺术涂鸦改造,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身边美的文化艺术创作中。

“湖山凛寒,武汉这座城市在孕育希望,东湖这片山水伴随着阳光消散了寒冷,惊醒了山野的美好,怦然了艺术学子的心跳,所有的相遇,都溢满温暖。”指导老师杜鹃表示,东湖是一个艺术灵感的宝藏地,开展这项实践活动一方面是想通过当代青年力量,用艺术作品挖掘东湖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东湖故事,让越来越多人喜欢东湖,另一方面,高校青年学子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跟社会接轨,并和专业课程融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希望学生们能在武汉的‘宝藏’中找到更多艺术灵感,发掘更多武汉东湖的文化元素,通过视觉语言将东湖文化自信娓娓道来,展现中国当代青年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