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来临 一起学习防艾小知识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市民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一起跟着专家学习防艾知识吧。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失去抵御其他疾病的屏障。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目前,尚无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因此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手段。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存在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建议在高危行为后的4、8、12周检测HIV抗体,如果HIV抗体确诊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诊断HIV感染,通常情况下,如果12周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HIV。

艾滋病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营造和形成友善、理解、尊重的社会支持环境,能够帮助感染者积极主动检测和治疗,共享健康生活。

虽然艾滋病仍不可治愈,但并不意味着艾滋病感染者就被判了“死刑”。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和抗病毒治疗的普及,很多感染者能正常生活,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评估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艾滋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对艾滋病的传播保持警惕,但绝不应该放大对艾滋病的恐惧,更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感染者。防艾路上,我们要做的十分简单:尊重与理解、善意与笑容,不冷漠、不歧视、不伤害,防艾不防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