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件(套)出土漆木器不乏珍品

编号M276墓葬头厢器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虎头枕

扁壶

除精美木板画外,云梦郑家湖墓地还出土400余件(套)漆木器,其中不乏珍品。为让漆木器等脆弱文物得以有效保护,此次考古工作及时做好预案,同步开展多学科研究,湖北省博物馆漆器保护专家李澜研究员干脆把工作室搬到云梦。11月1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云梦县博物馆漆木器保护实验室探访。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研究员介绍,今年发掘的郑家湖墓地C区出土各类文物800余件(套),其中漆木器400多件(套),主要有耳杯、奁、盒、盂、扁壶、樽、卮、璧、俑等,人物画扁壶、虎头枕、双口壶、耳杯盒等堪称珍品。

“得益于地下水位高等有利因素,我省是出土漆木器大省,墓葬的饱水环境有利于漆木器保存,但漆木器出土时的饱水状态,也给保护修复带来很大难度。”李澜称,漆木器保护修复工作越早介入,对文物保护会越好。

记者采访时,李澜正对一件11月17日出土的木璧进行清洗处理。木璧已残缺,呈深褐色,表面沾了不少泥土。李澜双手将木璧放入盛有清水的托盘,让木璧浸入水中,然后拿起一支小号排笔,轻轻扫去泥土。“出土漆木器非常脆弱,手上动作一定要轻。”

李澜所在的漆木器保护实验室,摆放着众多郑家湖墓地出土的漆木器,这些漆木器经第一时间处理后,正泡在清水里等待下一步保护。

李澜介绍,公众在展厅看到的精美漆木器,刚出时并没有那么“上镜”,要让它们焕发昔日光彩,需要文物保护修复人员付出大量努力。漆木器保护修复大致经过脱水、清洗、补配、打磨、上漆等一系列工作,工作节点按“年”计。这批漆木器约需5年,才能全部修复完毕,惊艳亮相。

11月18日,一件刚出土的圆奁送到漆木器保护实验室,表面裹满泥土。李澜让助手取来盛水的深盒,将圆奁浸没,助手们用竹签把泥土一点点刮去。李澜解释:“这些取出的泥土还不能丢,要送去浮选,看看里面还有什么小件宝贝。”

“出土这批漆木器的墓葬规格等级不是特别高,器物给人的感觉很接地气、有烟火气。”李澜说,9月至今,她已清理10件漆奁,不少漆奁里存放有物品,有梳子、篦子、铜镜等梳妆用品,还有粮食。其中一件漆奁打开后,一眼看出装的是满满一盒红枣。李澜笑称,“自己好像是在开盲盒,每次打开漆奁前,都会猜想又会有什么惊喜!”


(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