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时代终将属于他们,未来终将证明他们。
有那么几个年代的人,生于日新月异的中国,长在国富民强的时代,却时常被说“不知人间疾苦”,是“垮掉的一代”。
但也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脚踏实地地成长,默默接过属于自己的任务,
并证明,没有哪一代是垮掉的,他们只是在走属于自己的路。
特种兵是怎样炼成的
“魔鬼周极限训练”
是每一位特种兵必须要经历的。
“魔鬼”+“极限”的组合,
可见这一周的训练有多艰难。
每天训练18小时以上,
整体负重60斤,
穿梭于各种不同地形。
此外,野外生存也是极大考验。
生火、做饭成为他们的“必备技能”。
枪支组合、射击技巧、侦察敌情…
更是必须样样精通。
也正是这样的严苛训练,
让“兵哥哥”们,
总能带给我们满满的“安全感”。
阅读原文:成为一名特种兵,需要几步?
20多岁,他写了封遗书
1992年出生的闫佳明从小就想当兵,
2010年,他如愿入伍,
20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几年前一个凌晨,
20多岁的闫佳明在一次执行任务前,
写下了自己人生第一封遗书,
便随部队一同进入了现场。
他说自己当时并不怕死,
只是觉得,
“能实现自己当兵价值的时候到了”。
因为经历过生死,
闫佳明更能体会到训练的重要性。
如今带领新兵时,
闫佳明对训练的要求特别严格,
“平时多流汗,
才能做到战时少流血。
我们应该做到有任务时挺身而出,
还能凯旋。”
阅读原文:“执行任务前,我写下了第一份遗书”
反诈民警与骗子的PK日常
“请问您刚刚接到过诈骗电话吗?”
“请问您给对方汇款转账了吗?”
“请千万不要相信对方。”
反诈民警有多难,
有拒绝沟通、不听劝阻的,
有认真听了、下次还敢的,
还有的人,
觉得眼前的警察是假的,
电话对面的“警察”才是真的。
王珊,今年23岁,
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
反诈中心的一名民警。
在她的反诈工作中,
上述几种情况,
几乎是“家常便饭”,
但她从没有因此泄气。
反诈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她一直在路上。
阅读原文:“我们和骗子,都在研究怎么让人相信我才是警察”
戒毒所的最后一道防线
应该很少有人接触过戒毒人员,
但对于尹露来说,
戒毒人员是他的工作对象。
因为他的工作是,
为戒毒人员做心理矫治。
大学毕业后怀着憧憬,
尹露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但后来他发现,
事情远没有他想的简单。
很多戒毒人员的排斥心理很强,
甚至会说“不需要帮助”的话,
让尹露一度觉得自己做不好了。
但他没有放弃,
因为他心里清楚,
自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如果我放弃了,
可能对他们来说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阅读原文:戒毒所的90后心理咨询师: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
二度饰演毛泽东,什么体验
电视剧《百炼成钢》
让王雷再次受到关注,
这是他第二次饰演毛泽东,
与第一次饰演青年毛泽东不同,
这次他饰演的毛泽东,
年龄跨度长达45年。
为了更贴近人物状态,
他把毛主席不同时期的
相关视频、纪录片剪辑在一起,
每天化妆时反复观看学习。
身为党员的王雷直言,
因为拍了这样一部戏,
走过了毛主席的一生,
对党的建立过程有了
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他看来,
这类作品不仅要一直拍,
还应该不断挖掘新的表达手段,
找到新的能打动观众的细节。
阅读原文:“希望能展示毛主席更有温度的一面”
“哑科”医生的十数年坚守
在医疗圈
“宁看十男,不看一妇;
宁看十妇,不看一儿”,
常被拿出来调侃儿科医生,
以此形容他们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7点20到达医院,
8点开诊,
儿科医生郑宝英总是很忙,
有时甚至会忙到连水都喝不上。
但在郑宝英眼中,
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要远大于她所要面对的困难。
工作十余年,
郑宝英从未想过离开,
“虽然有时候碰到一些事情
也会发发牢骚,
但还是依然想坚持下去”。
阅读原文:走近“哑科”医生:看到孩子治愈,很有成就感
他守着许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到“东汽”工作,
是黄忠政的梦想。
但想要在东汽站稳脚跟,
过硬的技术是必备条件。
勤学苦练,
成为黄忠政的代名词。
2006年,黄忠政主动参与到
核电驱动控制装置CRDM镀铬工艺
攻关项目的工装、辅具制造的攻关。
项目难度大,进度紧,
黄忠政经常深夜还在车间攻关,
靠着这股劲头,
黄忠政和同事成功克服难题,
为公司节约近百万元,
使东方电气成为
完全拥有该技术的企业。
阅读原文:“曾亲历地震,更明白只争朝夕”
他在“生命禁区”放气球
长江之源沱沱河,
地势高寒,空气稀薄,
是人们口中的“生命禁区”,
但气象员苗培林已在这守了10年。
不管什么天气,
每天早晚的7点15分,
苗培林和同事都要调试好数字探空仪,
将其挂在氢气球上,
再跑到指定地点,
待其升上3万米高空。
但在高原上“放气球”真的太难了,
气球升空时可能遭遇雷电等意外,
即使升空成功,
也必须要保证有10分钟以上的数据。
但这种困难只是在其他人看来的,
对苗培林来说,
这些情况他早已习惯。
在青春正好的年纪,
守着环境最艰苦的气象站,
甚至常常不能回家,
苗培林却从没有后悔,
因为自己做的选择绝不会后悔。
阅读原文:10年,他在“生命禁区”放气球
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
《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
《山海情》《觉醒年代》…
近年来主旋律题材影视剧叫好又叫座。
主旋律作品如何才能变好看?
在青年导演白皓天看来,
这件事其实不太难。
白皓天说,他们会在创作中
用一些年轻人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更多地用年轻人的新语言
去描绘他们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真实,
真实的故事会让
观众与人物之间产生共鸣,
从而缩短彼此的距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是他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
以艺术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
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民族,
唤起人们发自内心热爱祖国的情感,
是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阅读原文:主旋律作品如何变好看?青年导演这样说……
中国的“新青年”100年也没变
近期以来,
电视剧《觉醒年代》成为
当之无愧的“流量王”,
更有不少年轻的网友,
高呼“觉醒年代yyds”,
主动成为“自来水”。
《觉醒年代》火到什么程度,
连“周边”都抢不到了……
刘欣是北京鲁迅博物馆
文创产品的主要设计者。
说到为何年轻人对鲁迅如此感兴趣,
她觉得这是相隔百年的
“新青年”在精神上的共鸣,
“因为我们血脉中流淌着的
爱国主义情怀始终没有变化”。
阅读原文:“10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新青年’始终没有变”
向“歪果仁”讲中国故事
当一个想要讲中国故事的中国人,
遇到一个愿意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人,
“歪果仁研究协会”诞生了,
这就是方晔顿与
以色列留学生高佑思的故事。
方晔顿1991年生,
2009年以691分考入北京大学,
本科毕业后,他选择读研深造。
但毕业之后做什么?
时刻关注时势的方晔顿,
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看到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也看到了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
他意识到“讲中国故事”的时机到了。
“歪研会”试图打破
中国的海外传播被
“熊猫”“京剧”等变得刻板的印象,
更多地着眼于颗粒度很细的现象、人
和海外的参照。
“消除误解,减少偏见,拒绝污名化,
向世界展示
更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这不会一蹴而就,
也会面临一些指责和怀疑,
但是我们仍然会努力求索,
让跨文化的交流和价值传递
变得不再困难。”
阅读原文:中国青年遇上“歪果仁”,这样讲好中国故事
没有吃过太多苦,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或许是80、90,甚至00后们,被时常“诟病”的一点。但在“宠爱”中成长的他们,并没有真的沉沦于“宠爱”,不可自拔。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一个陪伴着他们一同成长的中国,一个不断开拓未来的中国。
他们热爱这个国家的方式,与老一辈人们其实别无二致。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该做的事,做好该做的事。
青年终会老去,但总会有“新的青年”出现,而中国世世代代的“新青年”们,始终不曾改变的,是他们同样深爱这个国家,爱得深沉,亦爱得长久。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汤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