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先生曾两次结缘”

5月22日13时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长沙逝世。

远在千里之外,孝感育种专家、孝南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汤俭民,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整理种子。消息传来,汤俭民说:“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汤俭民认为,从事育种事业41年来,自己一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        5月23日,汤俭民告诉记者:“我与先生曾两次结缘,也有幸能一睹先生的风采,激励我为孝感育种事业出点力。”

2005年,汤俭民来到当时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我们准备引进他们高产的母本,跟我们选育的香型父本,培育出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汤俭民回忆道,那次尽管没有直接见到袁隆平,但他所带团队研究水平之高、研究材料之丰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汤俭民培育的许多新品种中的亲本,就来自袁隆平团队提供的母本。

“2007年10月7日,是我与先生第二次结缘,并有幸现场感受先生的风采。”汤俭民清晰地记得,在江苏省常熟市,袁隆平主持召开了一场杂交粳稻的学术交流会。

“人很亲和,水平很高,口才也好,几乎全程脱稿。”汤俭民回忆道。会上,袁隆平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杂交粳稻,改变以往杂交籼稻抗寒性差、不稳产的问题。        汤俭民深受启发,回到孝感后立即着手长粒型香型杂交粳稻的研究。

2018年,汤俭民团队成功培育出“鄂香2号”,成为全省首个长粒型香型粳稻;去年8月,“长粳优582”成为全省首个长粒型香型杂交粳稻。目前,“鄂香2号”在孝南、孝昌、云梦普遍推广,沙洋、荆州及安徽、江西等外省市也多有推广。

更巧的是,汤俭民团队在海南的育种基地,与袁隆平团队的育种基地,仅一垄之隔。袁隆平团队的认真、严谨让他钦佩,袁隆平对子女的教导更让汤俭民感动。袁隆平的小儿子袁定阳也是农学研究方面的专家,成绩斐然,但为人低调,“他跟先生一样,也常常出现在海南基地,顶着日头,亲自下田,这说明先生的言传身教非常成功,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

从事育种事业41年,已研发23个稻谷新品种,其中香稻品种20个,退休多年的汤俭民追梦不歇。他笑着说:“袁老师有一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这也是我们所有农业育种人的梦想。而我个人也有个梦想:‘希望孝感稻米香天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