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日报讯记者李建新 特约记者龚红焰 通讯员廖强
今年49岁的黄宏武是湖北孝感市大悟县卫健局一名副科级干部,曾经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癌症患者。回首四年的驻村扶贫,黄宏武概括成三句话:带着使命去打仗、带着真情去攻坚、带着疾病去冲锋。
2017年元月,黄宏武成为大悟县第一批全脱产驻村扶贫的“先头部队”,到阳平镇阳平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当时的阳平村,既是一个贫困村,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村。黄宏武肩上的第一使命,就是如何抓好党建引领,让党的旗帜在阳平村高高飘扬。
为了迅速提升全村党员的回归感和自豪感,工作队做了三件事,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关心党员身体,组织免费大体检活动。工作队把在家的党员请到县中医院进行免费体检,为全村党员建立了健康档案。
——关心党员生活,建立关怀机制。从2017年开始,对需要创业的贫困党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年满60岁的老党员,每年开展一次慰问活动。激发党员的奋斗精神。
——连续多年,组织全村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地参观,感受新时代的新变化。
党员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又燃烧起来了,许多党员向支部申请参加脱贫攻坚战。老支部书记付本军带头种植中药材,在全村带了个好头;女党员刘胜华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率先脱贫。工作队把付本军列为全村带动群众脱贫的典型,把刘胜华列为全村带头脱贫的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在全村掀起自主创业脱贫的热潮。“党员开好头,群众有劲头;党员带好头,群众有盼头。”工作队采取“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典型推动”的“三动”模式,鼓励党员在脱贫的路上先行一步,10户党员贫困户在全村率先脱了贫。
“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火种、一群党员就是一个火把。”黄宏武说,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照亮了贫困户前进的路,也照亮了全村群众的心!
沉下心、俯下身、结穷亲
多年农村工作经历,黄宏武认定了“一条真理”和“两大法宝”。“一条真理”就是:将心比心!“两大法宝”就是:“多认亲戚多交心、多沾泥土多上门”。
在农村,“攀亲戚”是拉近彼此关系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黄宏武认吴家湾的刘胜华为“三姑”,认杨家城的张江山为“姑爷”,认菜园子的余秀兰为“大姐”,全村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每个湾组都有他的“亲戚”。
2017年以前,阳平村二组贫困户杨兴林的生活状况,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工作队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鼓励他养猪。没有本钱,就帮他申请小额信贷;没有技术,就帮他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没有信心,就帮他分析市场行情。如今,老杨已成为阳平镇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养殖的品种由单一的养猪扩展到养鱼、养鸡养鸭。
“沉下心、俯下身、结穷亲”,接“地气”聚“人气”,用“真情”换“真心”,驻村工作队很快地打开了局面,黄宏武也由一个“外来户”渐渐地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在“三个业”上下功夫
产业是脱贫的基石,是增收的关键。黄宏武带领工作队结合阳平村实际,在“三个业”上下功夫,提高脱贫质量。
——灵活就业。阳平村邻近大悟县城区,交通便利,阳平工业园贯穿全境,京珠高速大悟服务区和孝感瑞美纺织厂坐落村中。黄宏武和工作队员深入沟通和协商,用工单位为阳平村尽心尽力安排贫困人员就业。
——选准产业。工作队按照“散户种蔬菜、大户养黄牛、集体开菜园”的思路发展产业,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亩,养殖小黄牛100余头,集体流转茶叶基地200亩,新的产业又活起来了。
——支持创业。为贫困户搭建创业平台。残疾贫困户代游游,行动不便,工作队尊重他的想法,并帮助他进行电商知识培训,鼓励其发展电商;贫困户汪为民有种植蔬菜的技术,工作队把村集体的10亩大棚蔬菜基地让他牵头负责。
全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家都有产业支撑,全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1家增加到4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的收入大幅提升。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的96户306人全部光荣脱贫。
黄宏武手机上保存的驻村照片,见证了阳平村这一个小村庄惊天动地的变迁,见证了贫困户家中翻天覆地的变化。“脸上喜洋洋、口袋鼓囊囊、精神亮堂堂。”他说最触动人心的,就是村民们的幸福写在他们的笑脸上。
2012年8月,黄宏武被确诊为鼻咽癌,他与病魔已经抗争了九年多。对于已经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的他来说,对生命的感悟比普通人更深刻。2019年,大悟县委把黄宏武树为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他说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不是英雄,但他愿当先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留下自己的烙印,在脱贫攻坚中展现奋斗的价值,就一定能书写下不负时代、不负自己的人生答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