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就应该同吃一锅粥啊!”

4月12日,大悟县宣化店镇。临近正午,阳光驱散薄雾。宣化店,这座鸡鸣鄂、豫两省的鄂北重镇,终于展露秀丽的容颜。

竹竿河横穿而过,位于小河西岸的“湖北会馆”朱门轻启。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院子,坐北朝南,门窗均套格雕花,工艺精细,古色古香。1946年5月,决定中原军区命运的宣化店谈判就在这里举行。

在大门前立定,

一座三进的古院落尽收眼底。

院子里花繁草盛,树木葱茏,

见证时光静好。

唯有斑驳的石砖、褪色的窗棂,

诉说着岁月峥嵘。

↑↑↑ 视频内容

据理力争,粉碎假和谈的阴谋

“湖北会馆原是湖北商家在河南地盘上修建的一座商会会馆,主要用来洽谈生意、转运货物。1946年5月8日下午,国、共、美三方代表谈判便是在这里进行。”宣化店镇中原突围纪念馆讲解员辜小娟告诉记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均因蒋介石实行“谈打结合,以谈掩打”的反革命两手策略而遭到进攻。中原解放区位于全国各解放区的前哨阵地,强敌环视,形势日趋恶化。面对中原解放区的严峻局面,中共中央为挽救和平,顾全大局,多次提出和平建议。

对此,国民党却一再拒绝,并企图凭借优势的兵力和美式武器装备,一举将中原军区部队消灭在宣化店地区。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电告美方调停代表马歇尔,提议同到宣化店视察。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马歇尔只得派军调部执行处处长白鲁德( 美国人)和国民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随同周恩来到宣化店视察。

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

1946年5月5日下午,周恩来飞抵汉口,连夜同美蒋代表协商。国民党方面却缺乏诚意,徐永昌改派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王天鸣作为代表。5月8日,周恩来、王天鸣、白鲁德一行于中午12时抵达宣化店,下午2时许,在宣化店湖北会馆举行军事调停会议。

在湖北会馆宣化店谈判旧址大厅,辜小娟指着馆中蜡像场景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谈判场景:“正因为美蒋代表的级别太低,与周副主席的级别很不对等,所以周恩来同志就坐在旁边的位置上,由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正面交锋,与美蒋代表举行谈判。”

谈判旧址内,周恩来休息过的床铺

在谈判桌上,李先念历数国民党军破坏停战协议的事实,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尽管证据确凿,王天鸣仍百般辩解,虚伪地保证绝无准备“围歼”中原部队之事。周恩来在会上亦严肃指出:中原战事如果爆发,必将宣布和谈结束,成为内战的起点。迫于事实和中外舆论的压力,美方及国民党方代表被迫于5月10日在汉口杨森花园,同中共代表签订了制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议》。

《汉口协议》的签订,是宣化店谈判的结果。协议虽然没有改变蒋介石统治集团发动内战的阴谋,但推迟了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为中原部队更充分地准备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汉口协议》签订后,中原军区的重伤病员、干部家属等近千人通过合法手段转移到其它解放区,并同时复原和化装转移了大批年老体弱的干部战士,为中原突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6年5月10日,周恩来、徐永昌和白鲁德在汉口杨森花园签订了制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议》。

       强大后盾,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中原突围纪念馆,记者看到一块有些掉漆的木匾,上面“民为邦本”四个大字历经岁月更显苍劲。

这块牌匾是当时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代表中原军区部队向人民群众赠送的,以此感谢当地人民群众对部队的无私支援。

原来,就在宣化店谈判期间,中原军区部队在此集结。本来,国共双方签订的罗山、禹王城、宣化店三个协议明文规定:中共军队得在所在地区运送给养,一切非武装人员持有护照可以在国民党地区来往自由,并允许购买粮食,国民党不能阻挠干涉。但国民党军方面背信弃义,进行严密封锁。粮食供应因此成为中原解放区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此情势下,中原军区部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和兄弟解放区的支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手拿枪,一手拿锄,进行生产自救。即使万分艰难,中原军区部队却果断颁布公告停止向老百姓征粮。宣化店的人民群众却自动发起了“缸里匀米、锅里匀饭”活动,支援中原军区部队。

在中原突围纪念馆,一幅“生产自救、苦熬必胜”的画作,形象地再现了当时中原军区后勤部在河滩上举行野菜展的情形。由于中原军区部队战士来自天南地北,对当地的野菜属性并不熟悉,很多战士因误食一些野菜而中毒。野菜展便是为了告诉战士什么野菜能吃,什么野菜不能吃。

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

1946年5月6日,国共美三方代表及新闻记者60余人乘车前往宣化店视察途中行至黄陂姚家集滠水支流,因大雨山洪冲毁桥梁,交通受阻,美国和国民党代表被百姓或抬或背过了河,周恩来却婉拒了老乡的好意,坚持徒步涉水。看到借宿的农户锅中只有野菜,周恩来又拿出自己带的口粮放到锅里一起煮,并说道:“我们是一家人,就该吃一锅粥啊。”

传承遗志,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75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今天,宣化店的干部群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硬仗,更取得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就在两个月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化店镇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

在宣化店镇,记者随处可见红色精神在老区传承并发展的印记。

在宣化店镇小学,数十幅宣化店革命先辈的画像被悬挂在每层教学楼最显眼处,让孩子们铭记历史。

在大悟县宣化店镇小学,数十幅宣化店革命先辈的画像悬挂在教学楼显眼处,让学生铭记历史。

占宣化店镇半边街的枣林村,曾走出4位开国将军。支部书记陈金梅说:“我们是革命先烈的后代,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一辈,大家的思想觉悟都特别高。”

近年来,为了发展的需要,枣林村经历过多次大面积征地,均得到当地群众大力支持。去年疫情期间,48名在家年轻党员自发参加防疫。期间,湖北、河南交界的山林发生火情,该村15名党员通宵抢挖防火带。

枣林村是镇区村,共有545户2217人,辖区内有学校、福利院、企业、机关等,属地管理近万人,社会治理难度大。该村千方百计发展油茶、板栗等集体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不断投入道路、亮化工程、池塘清淤等公益事业,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大悟县宣化店镇易地扶贫搬迁镇区集中安置点,居民们正快乐地练舞。

4月12日,在宣化店镇易地扶贫搬迁镇区集中安置点的百姓大舞台上,67岁的陈凤云正在同5位老姐妹排练歌舞。伴着《财神到》的歌声,6位老人拿着绸扇,翩翩起舞。“我们舞蹈队有三四十人,以前都是种地,如今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陈凤云快言快语道。这片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是330户1124人的幸福家园。

红色故事

“一家人,就应该同吃一锅粥啊”

1946年5月6日,国共美三方代表、工作人员及中外新闻记者共60余人,分乘四辆吉普车和两辆卡车,由武汉向宣化店进发,行至黄陂县境内滠水河十颗松河岸时,由于连日大雨,山洪爆发,上涨的河水把通往宣化店的公路拦腰截断。吉普车、卡车过不了河。农民们见到穿黄军服的国民党军人,害怕得躲开了。

与周恩来同行的任世舜曾任黄陂县委书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来到群众当中,告诉他们,党中央的周副主席来了,是到宣化店去的。听到这一消息,当地老百姓竞相转告,很快便来到了周恩来身边。

当地十多位身强力壮的汉子拿来绳子、抬杠,组织着把吉普车连同美国代表都抬过了河。当美蒋方面的人员被当地老百姓或抬或背过河后,周恩来才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向河边,拒绝了要背他过河的乡亲们,一步步淌进水中,涉过河水,到达了彼岸。

由于道路河大桥被山洪损坏,当晚三方代表只好借宿在黄陂县姚家大湾贫农雷绍忠家中。晚饭的时候,周恩来特地到厨房揭开锅盖,看看这家人吃什么,当发现锅里全是野菜时,他让警卫员把随身带的口粮倾入锅中,煮成野菜粥,和这家人同吃。雷绍忠感到过意不去,周恩来却笑着说,“我们是一家人,就应该同吃一锅粥啊!”

红色物语

从“中正楼”到“东正楼”

推开湖北会馆厚重的朱漆大门,迎面是一条绿荫环绕的青石板路,沿路而行,仿佛沿着时光的脉络,走向充满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道路尽头,便是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竹竿河西岸的”湖北会馆“

中途,一座灰砖青瓦楼房把会馆一分为二,青石板路从门洞穿过,门洞之上,镶嵌着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东正楼”。

中原突围纪念馆讲解员辜小娟告诉记者,“东正楼”原名叫做“中正楼”,在1945年以前,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礼山县抗日军政学校。当时,礼山县县长效忠于蒋介石(字中正),就将此楼以“中正”命名。

1946年1月,中原军区部队来到礼山县,驻扎于会馆旁的竹竿河。看到楼上的“中正”,便起意在“中”上加了几笔,改为繁体的“東”字,自此,这栋房屋就变成了“东正楼”,一字之差,这栋房屋的历史意义也就此改变。

位于湖北会馆的东正楼

“毛泽东同志与蒋介石虽然都未到过宣化店,但却也是以这样的形式进行过一次无声的较量。”辜小娟感慨道。


红色基因的启示

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乡村振兴

“中原突围的精神,蕴含着党带领人民不断夺取胜利的制胜密码,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4月14日,大悟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委会主任曹建表示,时间变迁,但精神永恒,它穿越时空,永远是我们汲取养分的精神富矿。

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曹建表示,更应该用中原突围的精神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做红色基因的的传承者、优良作风的赓续者,始终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把人生理想、个人价值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据介绍,宣化店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中原军区旧址群而打造的中原军区旧址景区,于2019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4A级红色旅游景区。中原突围纪念馆年接待游客量达50万人次,接待党政军及社会团体3000余批次。

通过充分保护革命遗址,优化陈列展览布局,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中原突围精神也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当地人民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也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群众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红色旅游不仅展示了宣化店人民群众文明淳朴的精神风貌,也带动了当地特产如板栗、猕猴桃、茶叶等农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新发展,是大悟县委县政府“打造红色高地、推动绿色崛起”战略定位的一张闪亮名片。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陆梦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