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 别样绽放 ——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孝南祝站镇武庙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陆艾华

“既然来了,就不能当逃兵;既然干了,就要百分之百投入!”4月13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市住建局驻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第一书记”陆艾华作为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会后,陆艾华向记者吐露的这句心声,正是她投身脱贫攻坚战场三年来的真实写照。


奔赴一线的“战士”2018年3月,陆艾华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那时的武庙村,基础设施差,集体经济薄弱,更是被贴上了“深度贫困村”的标签。

“既然来了,就不能当逃兵;既然干了,就要百分之百的投入!”面对困难,陆艾华没有退缩。从机关到扶贫最前线,为适应角色转换,陆艾华剪去了长发,收起化妆品,脱下高跟鞋,带领工作队员在农户院中、田间地头,话家常、讲政策,同甘苦、共劳动。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陆艾华再次化身“战士”,第一时间赶赴驻点村,既当宣传员,又当守门员,既是摸排员,又是疏导员,带领广大村民做好防治工作。武庙村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驻村以来,她全力摸清底数、明确路径、落实政策,足迹遍布涉及20多个职能部门,先后争取项目20多个、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如今的武庙村,家家用自来水、户户通道路、湾湾装路灯,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十通十有”提前完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2018年以前,武庙村没有主导产业,是典型的空壳村。如何让这个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最大的难题。

陆艾华深知:只有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才能带动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

针对武庙村人均耕地较少、种植效益低下、年轻劳动力严重缺失的困境,她克服资金短板,自费1万多元邀请专家对土地进行评测,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大悟、孝昌和襄阳、荆门等地学习参观,确定扶贫主导产业。


为将扶贫产业引进来,陆艾华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承诺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驻村不到2个月,便成功引进花椒产业,开发花椒种植基地500多亩,带领村民整合土地发展优质稻“黄毛毡”种植基地100余亩,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50余人次,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2018年末,武庙村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突破,达到12万元,一跃成为孝南区排名前列的先进村、富裕村。


严谨细致的“铁娘子”

对待工作,陆艾华的眼里容不下“半颗沙子”、“半点水分”,她总是以严谨细致的精神要求自我,身先示范、以上率下。

扶贫档案是驻村帮扶的基础工作,既是档案也是国家扶贫政策落实的“佐证”,是细活也是重活。

初入村之时,武庙的扶贫档案极不规范,条理不清、参差不齐,户档资料要什么就缺什么,村档资料更是将近于无。陆艾华带头一项一项梳理、一页一页查看资料目录。为了不打扰同住的工作队员休息,她常常挑灯夜战,开着手机手电筒在被子里看资料、写报告。

这样时间久了,导致眼压增高,对于眼睛做过手术的她来说,十分难受。尽管如此,陆艾华也没有放松要求,仍然坚持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三年来,陆艾华先后对40余册档案推倒重置多达10余次,大修大补将近30余次,全面建立涵盖贫困户档案、村脱贫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产业扶贫档案等各类档案,目录清晰、内容规范,武庙村的档案整理工作也闻名全市。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梦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