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谨防“春节综合征”|“健康长寿36计”第24计


我国民间有着“小孩过年  老人过关”的说法。春节到了,老人们纷纷开始忙“过关”: 置办年货,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平时规律的生活被打乱了,身体不能马上适应,老毛病也可能趁虚而入。老年人在心理上甚至会出现易怒、失眠、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反应。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湖北之声联合出的“健康长寿36计”第24计:老年人谨防“春节综合征”,邀请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专家郑威给老年朋友们提出四点心理调适建议。



郑威:有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对于忙年已经无能为力,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失落感和挫败感。还有一些老人因为老伴儿的去世,越是到欢聚的时刻越是想念和悲伤,甚至感叹自己可能“来日无多”,深陷悲伤的泥潭难以自拔。除此以外,春节期间几辈人同处一个屋檐下,在共享天伦的同时,老人的饮食习惯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作息时间也没有原来那么规律。短暂的欢聚过后,孩子们又要各自回归他们的小家庭,老人们往往会再次迎来空落落的感觉。所有这些,我们都会归纳为“老年人的春节综合征”。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调整认知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精彩,老年阶段人生阅历更加丰富,老年人可以给年轻人以指导和帮助。“家有一老是一宝”。在一个家庭当中,老人也许不再是顶梁柱和核心,忙年完全可以交给孩子们去做,老人完全可以放手,“坐享清福”只会让孩子们觉得幸福和温暖。

如果想起自己故去的老伴儿或者其他亲人让老人觉得悲伤,那么孩子们应该及时与老人沟通、交流,认真倾听老人的倾诉。有的人总在劝老年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句话从道理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就会显得冷冰冰、不近人情。有的做子女的在春节来临之际,对于家里故去的老人只字不提、生怕让健在的老人们难过。与其这样强忍悲伤,还不如主动提出来,陪老人一起好好聊一聊,回忆一下往事,让老人的情绪得到纾解和释放。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在外工作的朋友不能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老人难免会有些失落。其实,老年人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事儿:全国一盘棋,疫情防控是大事儿。不是孩子们不想回家,而是顾大局、识大体,或者说孩子们的工作岗位很重要、要为更多人服务,来日方长!等到疫情彻底结束,一家人再欢聚也不迟!

2.多和子女亲人互动

老年人应该主动联络和召集各种丰富多彩的家庭聚会活动,让孩子们爱上“家庭团聚”,提升整个家庭的凝聚力。聚会过程中,老人作为长辈,在关心儿孙的成长与进步的过程中,少一些唠叨、批评,多一些体谅和宽宏,不要拿自己几十年前的那一套来说教孩子们,别动不动就催婚、追问孩子们的收入和升迁。“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已经将孩子们抚养成人,义务已经完成了,所以尽量以朋友的方式跟子女们相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要坚持学习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当下时事和形势,只有跟时代不脱节,才能缩小与孩子们的时代鸿沟。

3.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老年人只要愿意,总能挤出一些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读书、写字、画画、学习智能手机、写回忆录、上老年大学等等。兴趣爱好多了,视野也就开阔了,生活也就丰富了,不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们身上了。另外,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健康方面必定要开始走下坡路。如果生活很单调无趣,老人就会格外关注自身健康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甚至无意当中放大了自己的不适和病痛。有时候,心态是最好的“良方”。

4.主动联系以前的发小、同事、朋友,经常组织文体活动,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逢年过节,除了给亲友百年,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自己的老友们多交流、多沟通。聊往事、问近况、送祝福,一个电话、一次视频,让老年人一下子感受到冬日的温暖阳光。

春节期间难得团聚,记得多陪陪老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孩子们远在天南海北、老人在家里独守空巢,而是老人在客厅看电视、孩子们却在一旁自顾自地玩手机。用心陪伴是最好的孝顺。

如果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大家也不必难过与自责。寄点年货给爸妈,通过电话把关爱和祝福送回家,通过网络“晒”一下你的“年夜饭”,所有这些都是对自己、对老人最好的抚慰。

让老人远离“春节综合征”,祝全天下老年人健康幸福,祝所有家庭春节愉快、牛年大吉!


“健康长寿36计”由“活力滋源宝”友情赞助、由“景仙九九灵芝”特别支持。

(作者:夏叶  田天)


(作者:夏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