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当“牛倌”

卫店镇清泉村村民陈冬大学毕业后,心中燃起回乡创业的梦想,通过各项政策帮扶,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成为了村里有名的“养牛达人”。

陈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在一次回家的时候看到家乡有很多荒山,于是就萌生了回家乡做事的想法。

“我之前在外面上班,暑假的时候看着地荒着,我们就想把地利用起来,想着回来做一点事情。”卫店镇清泉村村民陈冬说。

后来,陈冬被诊断出患有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便回到了家乡,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陈冬决定在家里养牛。

“刚开始有那个想法的时候,回来和家人说,家人都不同意。最后我是一意孤行,把地租过来了,把材料进回来了。”陈冬说。

虽然不被父母及家人理解,但陈冬却一再坚持,自己买牛苗,买草料,选场地。

“当时遇到的困难很多,我们选场地时,因为是涉及到两个村的地方,我们通过镇里面的领导、村里面的领导帮忙协调。资金这块,因为那时候很年轻,没什么积蓄,都是向别人借钱的,就那样慢慢做起来的。”陈冬说。   

驻村工作队在得知他的情况后,专门为他协调土地,还帮忙他解决水电路等问题,帮助他发展养殖产业。

“这边的路当时还没有通,我们修了一条六百到七百米的机耕路,当时电也没有通,我们过来帮他把电也通了。”县档案馆驻卫店镇清泉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裴根说。

虽然养殖场地已经建立,但是怎么选牛、怎么养牛又是一个难题。陈冬通过闲余时间学习养牛相关知识,同时请教其他养牛大户,逐渐他家里的养殖场也慢慢有了起色。

“我们是慢慢着发展的,刚开始因为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只养了十来头,这两年继续摸索,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学习,也学着管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头牛。”陈冬说。

“养牛很辛苦,但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是一定有收获的。最开始每年出售五六头、七八头,现在可以出售二十头牛了。每年的总产值,平时的不算,到腊月有二十来万,基本上能保证我们的开支,可以脱贫了。”陈冬的父亲陈华桥说。


随着陈冬家里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周边的村民看到他们家里的情况,也逐渐开始发展养牛。

“周边的很多村民让我们帮忙买牛苗,有的养了三五头,也有的喂十几头的。只要他们有过来咨询的,我们都会从各方面支持、鼓励他们。”陈冬说。

“自从陈冬大学毕业、回来以后,为家乡带动养牛,带动很多贫困户致富。其中陈国群养了二三十头牛,其他的农户也带动了四五户贫困户养牛。”卫店镇清泉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陈业安说。

谈起对未来的打算,陈东表示,今后还会继续扩大养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现在觉得越做越有劲了,规模扩大了,每年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样的。下一步,我们想把这前面的空地利用起来,再盖一个牛棚,把规模再翻一翻。”陈冬说。

“下一步,我们会帮忙申请无息贷款,让他的产业做的更大,帮助附近的居民自主创业、致富变强。”县档案馆驻卫店镇清泉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裴根说。

来源:云上孝昌

编辑:彭丽雯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