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田畴丰粮仓 ——孝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探访

深秋时节,走进孝感市田间地头,沃野上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呈现出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2019年,孝感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决策部署,建设高标准农田32.17万亩,项目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截至目前,23个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力争2020年底全面完工验收。

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格局正加快形成。

功能齐全,旱涝保收——建成高产稳产现代农田

“以前这里是低洼地,每年梅雨季节都会内涝,现在地平整了,水渠都通了,可以机械化操作了,不用再担心旱涝灾害,来年必定是个好收成。”10月中旬,记者在云梦县沙河乡太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采访,村民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项目现场农田平整成块,沟渠相连,水泥路纵横成网,太阳能杀虫灯矗立田边,护卫着稻田。一片片金黄晚稻铺满田野,丰收在望。

“为保证建设质量,我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评价、上图入库。对项目规划编制、前期准备、申报审批、计划管理、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评价等全部纳入‘五化’管理。”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6月,我市启动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优先在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我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及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在沙河乡舒袁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砌筑蓄水塘堰护坡。“目前已完成95%的工程量,沟渠、道路、农用机井、检测站等已经完成建设,10月底前可以全部完工。建好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粮食产量可提高100公斤左右、提升经济效益200元左右。”云梦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相比普通农田,高标准农田平整后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肥沃,具有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利于农机耕作,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等优势,能深度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

高效利用,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如何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及保障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等目的?

我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农业主体,吸引大批农业经营主体投身现代农业。就实践来看,土地平整完成后,各种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热情高涨。

在太平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已经建成的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道路纵横相通,农田成块分布,太阳能杀虫灯宛如路灯般温暖着田野。

“目前已经有种植大户在跟当地的村委会、农户洽谈流转事宜,准备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村里的农户也很高兴,愿意流转。”云梦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土地流转后,农户既能得到流转租金,又能在家门口打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留下来,重新吃上了“种田饭”。

此外,在以往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经有种植大户看准机会,早一步流转土地,带动当地农户共同经营,积极构建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发展。

在孝南区肖港镇官湖生态农业合作社再生稻种植基地,田间水稻长势正旺,令人欣喜。

官湖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官湖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流转550亩土地种植再生稻,辐射带动当地农户种植1500余亩,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2018年种植的“甬优4949”头季实测亩产过900公斤,再生稻测产达到300公斤,亩均收益超过1000元,实现了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目标。

如今,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形成“边建设、边流转”、“待建设、先流转”的可喜局面。(孝感日报 记者王德强  通讯员孙焰明  付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