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需冷静!“双11”消费谨防5种“套路”

受疫情影响,线上购物、宅家消费已成为新的消费方式。“双11”将至,各大电商纷纷推出“领券优惠”“定金优惠”“限时抢购”“购物返现”等促销活动。我市12315平台今年前三季度消费投诉分析报告显示,网购(含远程销售)投诉件达3204件,占比超过50%。10月30日,记者获悉,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购时要谨防“套路”,做到科学、理性、安全消费。

谨防“假李逵”  慎买“假货水货”

网上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选择正规电商,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等级较高、口碑较好、交易量大、消费者评价较高的网店。同时尽量事先通过多渠道了解产品的质量、比较价格等情况,不要被虚假折扣所迷惑,谨防商家“明降暗升”、低价劣质、高价仿冒陷阱。网购也要货比三家,同时要对比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价格,谨防“低价陷阱”。

谨防钓鱼网站  慎点不明链接

许多商家会提前“预售”商品,以更大的优惠吸引消费者。骗子会以“预售”为诱饵发送虚假钓鱼网站,骗取消费者的钱财。作为消费者,不要轻信网络引擎的搜索结果,不要轻信有关“双11”的信息,更不能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或图片链接,谨防此类链接暗藏“钓鱼”网站。

谨防假优惠券  慎领不明红包

各大电商平台会以派发红包、优惠券的形式,为促销活动预热。部分网店会推出手机领券、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来领券。有不法分子借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派发虚假“双11”红包、优惠券,诱骗消费者点击,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如果发现点击了木马链接,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并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谨防虚假客服  慎私下付款

在“双11”抢购高峰时段,因为操作人数多,难免会出现网页打开慢、网银交易迟钝的情况,不法分子会趁机以支付系统出现问题为由,骗买家登陆某钓鱼网站,利用激活订单或者退款等理由,骗取受害人打款。当听到“激活订单”等字眼的时候,基本可以断定对方就是骗子了。

谨防不明二维码  慎泄个人信息

利用“扫一扫”实施诈骗也是骗子们的常用手段。骗子冒充卖家,向买家提供一个二维码。其中,有的是直接通过二维码付款,骗取受害人付款;有的是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下载后会悄无声息地盗取买家的个人信息。对不明来源的二维码千万慎扫。

同时,网购消费过程中还应谨记以下几点:在结算支付时应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要直接给所谓“商家”的私人账户打款。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冻结货款的权利,可立即申请冻结货款;应经常更新账号密码,即使不法分子盗取了你的账号和密码,也会因为你及时修改了密码而无法得逞;保留网上购物凭证,一旦产生纠纷,可凭此维权;慎买来历不明的冷冻食品,拆取快递或包裹后及时洗手或消毒;发现被骗后应及时报警,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及时向商家协商处理,也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投诉,或者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12315平台投诉。(孝感日报   记者董晓芳  特约记者宋桂舟  通讯员程保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