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木梓乡:深化“小微水体”治理 共建美好生态家园

为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木梓乡以河库长制为驱动,有机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河库长制治理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扮靓”美好生态家园。





创新机制  织牢三级“管护网”




创新“小微水体”治理体系,木梓乡比照市、乡、村三级“河库长制”体系,不断改进治水举措,建立片区、村、村小组三级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将全乡23个村、216个村组、1246处“小微水体”纳入治理管护体系,由每个村小组明确一名塘长,负责清理、管护本村组塘堰;每个村指定一名监管组长,负责监管村各组塘堰水面有无漂浮物、水草和垃圾;每个片区派驻一名片长,负责巡查各片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情况,逐级织牢“小微水体”三级“管护网”,做到全乡水域管理全覆盖,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无死角。




统筹兼顾  下足治水“绣花功”




统筹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流域治理,木梓乡坚持“下”好河、库、沟、渠、坑、塘这盘“棋”,统筹考虑各村水资源条件,整合涉河库项目资金和资源,统筹支持河库管理保护工作。下足“绣花”功夫,仔细分析每处“小微水体”存在问题的根源,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严厉打击违规养殖水产、排污等违法行为,及时拆除违规水产养殖设施15处,查处违法排污行为3起;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稻虾、稻鳖共养产业,建立家禽、生猪产业链闭环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分级分类改扩建“小微水体”1246处,清理沟渠、塘底淤泥和垃圾200吨,硬化池塘四周和底面12000平方米,切实增强“小微水体”集水蓄水功能。种植荷花、野生茭白等水生植物2000亩,着力提升“小微水体”的自净能力。




多点发力  疏通农业“毛细管”




夯实农业生产生活基础,木梓乡以“小微水体”为着力面,多点发力,有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河道清淤、垃圾打捞和塘堰扩挖等协同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利设施建设。今年,木梓乡累计清理蒯家河、聂家河、吴家河等河流河道14.3公里,清除淤泥16.16万方,打捞捡拾河道垃圾、漂浮物120吨,新挖、改扩建塘堰93口,新建泵站6座,修建机耕路20千米,延伸灌溉渠道4500米。全乡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业抗灾害风险能力也不断提升。




共治共享  开启乡村“美颜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木梓乡咬定“长治久清”不放松,将“扮靓”美好生态家园作为宣传点和发力点,深入发掘“小微水体”的人文历史,突出乡愁记忆,邀请公众共治共享,把维护水生态环境写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广大村民力量,共同营造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地处木梓与京山交界处的漳河村,因市级河流漳河穿境而得名,流域内的塘堰沟渠,承载着不少人满满的童年记忆。近年来,木梓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在漳河两岸、道路旁种植桃树、杨柳等绿化树木,加强水系治理,注重生态修复,将小微水体变成小微景观,大大改善了漳河村人居环境,扮靓了乡村容颜。



解决好“小微水体”污染,是打通河库塘堰整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共建美好生态家园的“关键一步”。木梓乡系列治理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害风险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扮靓了乡村容颜,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记者:明元 柯贤煌

来源:云上安陆

编辑:彭丽雯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