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上热搜,因为关键时刻靠它能救命

#军队医护进校园普及急救知识#

#医护人员跪地急救抢出黄金4分钟#

#女护士跪地20分钟心肺复苏救人#

#热心群众给晕倒旅客心肺复苏#

……

最近,

关于急救与心肺复苏的话题

频频上热搜

近年来,因为心脏骤停

而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

心源性猝死

但大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普及率不到1%

院前实施心肺复苏的仅有4.5%

很多突发疾病的患者

都得不到及时救治

秉持“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的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和湖北省红十字会

共同主办“急救知识进校园”

今年已是活动的第四年

四年如一,

每年走进10多所校园

累计培训近50场次,

惠及10多万师生

近日,

活动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

利用新生们的军训间隙

给学子们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同学们或许一辈子都用不上,

但一旦用上,

换回的可能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视频经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推送后

迅速被人民日报官微转发

形成热搜话题

又被中国日报、环球网、

央广军事、环球时报、央视新闻等

多家权威媒体持续转发

总阅读达4300万,

视频播放量达160余万次

三千大一新生同上心肺复苏课

“发现身边有人昏迷,轻拍患者肩部,同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其是否还有知觉。”日前,中部战区总医院医护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湖北省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师丁然,为该校区3000多名新生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心肺复苏课,学子们直呼“有收获,太有用了”。

“黄金4分钟”

从青年演员录制节目时突然倒地逝世,到大学生球场猝死,对于近年来频发的意外“猝死”,让在场的大学生们对心肺复苏这个环节都格外感兴趣。“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丁然介绍,心脏骤停的抢救时间极其短暂,抢救成功率与开始抢救时间直接相关。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黄金4分钟”内被成功抢救的患者存活率可达32%,抢救时间每延后1分钟,患者生存率就会下降7%-10%。只有在“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才能显著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

历年“急救知识进校园”资料图

“每年我国有50多万人因为心脏骤停面临死亡,而在送到医院前实施心肺复苏的仅有4.5%,从而导致救治成功率很低”,丁然告诉记者,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院前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都在30%以上,救治成功率相应也高,“这与公民急救知识普及是挂钩的,需要我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

历年“急救知识进校园”资料图

“以往军训偏重于队列动作的训练,单个动作训练时间长、重复次数多,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如今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教授急救知识,把‘应急救护’贯穿在军训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急救护技能,也提升了军训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扭转了学生对军训就是‘走队列’的固有印象。”该校一位辅导员感慨道。

据悉,今年是“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的第四年,作为四年来一直参与该活动的讲师,丁然说,现场急救仅靠医务人员是不够的,如果现场第一目击者会急救,效果肯定不一样。

历年“急救知识进校园”资料图

心肺复苏这样做

在遇到突发的心脏猝死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简单清晰地向急救机构说明所处位置,同时向周围呼救,寻求身边人的帮助,一起为病人进行急救。

历年“急救知识进校园”资料图

1

检查伤者

首先判断伤者意识、有无反应,看嘴唇是否发乌,站在病人右侧摸颈动脉,持续5、6秒后发现颈动脉没有跳动,再看手的脉搏,如果也没有跳动的话,立马进行心肺复苏。

2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确保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坦表面上,心肺复苏第一步,应找准按压位置,在两乳连线的中间;第二步,两手交插,与患者身体垂直,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压(成人5-6厘米,小孩2-3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持续按压30次;

3

有效的人工呼吸

将伤者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为保证自身安全,在没有人工呼吸膜的情况下,在吹气前,可用纱布或者衣服隔住伤者口部。吹气时,将伤者鼻子捏着,深吸一口气,吹气两次后,接着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后,又进行人工呼吸,五次操作为一轮,直到救援人员来到或者伤者恢复心跳。

4

AED辅助

现场如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历年“急救知识进校园”资料图


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汤静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