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山茶香溢情满路——记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俊

他和他的祖辈都是农民,他至始至终干的都是农民的事儿。

他一头扎入农村荒地,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让心情染上山茶花香,苦尽甘来春满园。

王俊(右二)参加十堰消费扶贫 

从农家走来,创业在农家。他带领着一方农户和精准扶贫户,守准山茶油这个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灿烂辉煌的求索之路。

承载着光荣与使命,肩负着责任与担当。直播带货,精准扶贫。产品直销,助力发展。他和他的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被城乡市民和网友们津津乐道,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就是现年42岁的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俊。

为农民希望代言  扶贫路上有我

王俊的劳动奖章证书

王俊(右一)参加应城“四进一促“推介会直播带货

助推消费扶贫,人人有责参与。7月31日,应城市新联会员、孝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团山油茶科技公司总经理、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俊,代表应城赴孝感参加“劳模带货,我来下单”公益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活动线上观看人数近4万人次,线上咨询买货火爆,为应城农产品成功购销引来一大波流量。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地农产品传统销售渠道受困。以直播形式为应城3家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三结豆皮、黄滩冰油、团山茶油等农产品直播带货。王俊从应城的历史由来谈起,站在地理人文角度,详细介绍了三结豆皮等农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酱油等级鉴别技巧等,引起网民和吃货一族们的热烈围观。

“为应城三农增彩,为农民希望代言。”正如王俊在节目中所说的,这些年来,他一直用企业家的格局和一颗为民服务的心,扎根农村基层。

任何时候困难总是有的,但总会有办法解决,就看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干。中小微企业必须坚定信心,勇于转变思路、善于寻找出路、才能化危为机。助人即是渡己,热心公益事业的王俊,5年前牵头成立了义工联志愿组织、今年与合作伙伴开办了农产品扶贫特色馆,并表示将茶油销售额的5%用于公益事业。

贫困户的劳动薪酬

据统计,目前,王俊和他的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采取驻点帮扶贫困户就业的方式,让团山村宋进宏、柳焕香等贫困户在其茶油基地就业;在杨岭镇新四村基地吸纳金四平彭腊梅、王小平魏霞等精准扶贫夫妻档家庭就近就业。每个扶贫户在他的企业用工劳资收入年均可达2万元。

此外,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全村人的希望”出发,先后通过找寻合作伙伴入社的方式,借助应城地标优质特色馆、知联会、同心园、光彩行动等,在“四进一促”直播带货和利农购、线上农博、脱贫云助力、云商优选、山人鲜生等平台,打造应城的农副产品,为扶贫助力,给农户和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地道土特产代言。白湖莲藕、富水河大米、三结豆皮、人和荸荠、真自然火龙果等,在他们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销路大开,供不应求。

让产业链条延伸    精准对接发力

王俊,原籍仙桃市,后因创业早年已定居应城。作为应城市油茶产业示范项目的发起联络负责人之一。在父辈的影响下,他接触到山茶油这个行业,并逐渐认准了这一产业。

起初,王俊结合过去对团山村的了解,深知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有效解决全市“四荒土地”的边际化问题,达到有效精准灭荒,极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俊(左一)正在山茶油基地与应城扶贫办干部共话种植业的远景走向

在国家政策、家庭和各方面背景下,2015年6月,在外创业的王俊回到应城,认准了“互联网+生态油茶”产业项目。2016年1月,他在杨岭镇团山村进行精准灭荒,开辟应城市第一块长林系高产油茶苗种植基地,填补了应城油茶产业的空白。他自己动手,做起了山茶种植、土地改造、育种育苗等方面的综合产业文章。

王俊现在承包的团山基地有200多亩,经过5年的努力,已经种植了近2万株油茶苗。在团山基地取得初步成功后,王俊积极推进油茶产业与应城市精准扶贫对接。

2018年4月,王俊在应城市重点扶贫村——杨岭镇新四村规划建立1500亩的油茶产业基地,探索 “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油茶产业链模式。“前期已经完成500亩,种植了将近3万多株油茶苗,并且建立了一个近30亩育苗基地和种苗基地。”

为形成完整油茶产业链,解决推广油茶种植终端后顾之忧,2016年5月,王俊在团山村主持建成了3000多平米的现代化山茶油精炼生产厂区,并对山茶油物理压榨工艺和精炼技术进行有效改进和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传统古法压榨到精练筛选、包装和纵深研发的基本完成。其创建的“团山中健”牌一级山茶油在2017年11月第二届中国·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荣获金奖。 

打特色产业品牌  公益聚集显效         

黄滩酱油、陈老六麻油、春华豆皮……只要您走进位于应城海山电子商务城的应城地标优品特色馆,琳琅满目的应城特色商品映入眼帘。这是王俊联合园区内基地会员及商家创办的特色扶贫馆。眼下的王俊,还有着应城市新联会会员、应城市法院陪审员、应城市科技扶贫特派员、湖北团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油茶项目技术总监等多个头衔。

应城地标优品特色馆

“中小微企业怎样在危中寻机?我们想到了‘抱团取暖+电子商务’。于是,大家共同倡议,联合本地10多家企业,整合海山创业园和电子商务商会资源,发挥‘海山-同心园’基地特殊优势,对接惠农系列政策”谈起创办特色扶贫馆的初衷。王俊侃侃而谈。“构建消费扶贫、爱心扶贫、公益扶贫综合线下链条,配合线上多平台营销,打通应城农副产品销售‘瓶颈’!为的就是让应城产品站起来、走出去。”

据悉,应城地标优品特色馆秉持“消费扶贫、爱心扶贫、公益扶贫”理念,目前开设国家扶贫网湖北孝感应城站扶贫馆线上站点,线下获得3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消费扶贫定采合同,销售本地中小企业特色产品40多万件。同时根据合作承诺,提取实际销售额的2%--5%,建立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稳定资金池,目前已开展“六一”留守儿童心愿包、义诊、慰问、失独老人走访、福利院端午节慰问等近10场公益活动。

参加爱心慰问活动

自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王俊和他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应城电商义工联,秉承“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工作宗旨,充分利用电商资源助力扶贫,先后联合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开展义捐、义诊、下乡陪留守儿童过六一,为养老院、失独家庭和残疾人送鸡蛋等爱心慰问行动,用心用情用力搭建回馈社会的良好平台,有力带动着全市爱心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稳定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俊表示,今后他们还将联合“应城地标优品特色馆”扶贫中心,一起做好公益服务。     

展科技发展脉络   履职尽责担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王俊先后与湖北省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项目,合作研发技术,为油茶基地建设注入更多技术活力。农民种植合作社运营步入了正轨,产业效益一年好过一年,但在他心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是更需要考虑的。

 参加全省第二届工友杯复赛

“现在生产能力,基本上月生产可以达到37吨,一年生产线饱和生产500吨。”承载着创业的梦想和未来的期望,2018年,王俊把油茶产业项目带到湖北省总工会首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的舞台上,并最终获得全省大赛的三等奖;还先后获得孝感市“五一”劳动奖章、应城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人才大赛二等奖、应城双创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受疫情影响和山茶果原料制约,王俊积极相应应城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内区域扶贫协作号召,与省内麻城市达成扶贫对接联谊。4年来,他通过就近收购、找准麻城市乘马岗镇茶果作为后备原料,共购销了15万斤近45万元的优质山茶果回厂提炼茶油。

参加公益讲座活动

应城改革开放40周年人才大赛

这些年来,王俊和他的荣光油茶种植农业合作社履行社会职责,为群众鼓与呼。创业5年来,他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术扶贫、金融扶贫、公益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每年创造1000余人(次)的多个务工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带动帮扶了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300多名妇女就业和创业,实现了脱贫增收。

看今朝,定航向。

战未来,思发展。在五年之内,王俊坦言,他要实行应城1万亩的荒山精准解决、改造和幼林培育,通过幼苗带动应城5000贫困户积极参与和联营种植。“争取要创造10个属于本土的、优秀的油茶系列副产品和农副产品,争取帮助100户农民真正的实行脱贫。”

王俊表示,今后他们总体规划将围绕着五大方向。“构建‘互联网+’的现代生态农业型企业;精准扶贫、精准灭荒与地方再就业高度融合;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和以油茶为主宰的自由品牌,带动农副产品走出去;建立完整、综合、立体式油茶产业链;加强生态旅游和西部旅游带紧密结合。”

(来源:云上应城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程国辉  编辑:程国辉  审核:应城融媒)


来源:云上应城

编辑:汤静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