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概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公历8月7—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农历丁酉年闰六月十六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暑去凉来,禾谷成熟。立秋后,小北风带来丝丝凉意;昼夜温差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形成植物上的露珠;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好像告诉人们酷热已经过去。
此时,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秋老虎”余威还在。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湖北近几天高温预警,
局部甚至达到39度!
但不用担心
降温已经在路上了!
↓↓
立秋养生:
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闷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
立秋之后应注意防范“秋老虎”,应注意防暑降温、预防感冒着凉。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应常开窗通风。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早晚渐凉,体弱人群需避免寒气,切莫过于贪“凉”,肩颈、膝肘关节处也需“捂”起来。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天气凉爽后可以适当増加活动。
“立秋到,防温燥”,古时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养生良方。日常饮食,可以吃些滋润的食品,如莲藕、苦瓜、百合、山药、核桃、梨、山楂、荸荠等,既清热又润燥。少吃油炸食品。
农事农谚
“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立秋民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晒 秋
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苗族赶秋
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在“立秋”时节欢庆秋收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重大传统节日,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艺术。
每年“立秋”这天,苗区逢到哪个地方是墟场,便是当年秋场。苗族赶秋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祭祖、迎宾拦门、八人秋、苗鼓、苗山歌、玩龙、舞狮、边边场以及传统舞蹈、体育竞技等等多种内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极富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素材部分源于网络
编辑:孙亚莉 实习编辑:张蓦然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