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丨纯天然耕种!孝昌这儿有个“自然农耕园”~

在孝昌县丰山镇长春村,有一个特殊的农场,这里不耕地、不施肥,仅通过改良土壤、改善生态,就能自然栽培出放心的大米、蔬果来。

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个特殊农场的主人周国学。周国学今年46岁,是丰山镇长春村人,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在家干起了农业,这一干就是31年。因农业投入大、收入薄、时常靠天收,养家与投资欠债的压力,一度压得周国学喘不过气来。

“我从15岁初中辍学以后就开始做农业,也感觉它是一个无尽的投入,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周国学说。

正当周国学苦闷惘然、准备放弃农业的时候,2011年,他有幸结识了到武汉大学讲学的台湾自然农法协会会长陈惠文,并带领陈惠文会长到长春村考察。自此,“打造自然生态农场”的梦想,便悄然在周国学的心里开出了花。

周国学说,2011年,台湾的陈惠文到武汉大学来讲两岸自然农法交流会,他的一个亲戚就说,你喜欢种地,可以去尝试一下有机农业跟自然农法种植。

说干就干!当年,周国学在亲戚的资助下,在村里流转了28亩土地,创立了孝昌长春禾牧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精心打造他梦想中的“世外桃源”。

“2011年的时候,我们好多东西都是从零开始,这一片整个都是荒山开出来的。当时陈惠文来说,自然农法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所有的土壤在休耕以后才开始,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周国学说。

周国学所说的“自然农法”,简单地说就是遵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所有农田从不动锄头松土,从不除草,也从不施传统的肥料,纯自然生长。

周国学说,田里都是人插秧,包括草和田埂上都是不允许用农药的,通过鸭子和人来代替除草,它的草可控,所有的田埂都是没有除草的。

然而,“自然农法”费时费力,曾遭受不少怀疑的眼光。但周国学没有放弃,而是在农场里倾注了大量心血,加大投入,改良土壤,恢复生态,并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们种的有机大米,它品质是白米的几倍,而且它的米吃起来是有甜味的,香甜味的。”周国学说。

如今,周国学农场里的蔬果不仅自用,还采取会员制的形式,每年为会员“私人订制”农产品。同时,还采取“农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十多个贫困户共同发展。

“我们现在准备和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合作,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因为我们现在所生产的有机大米,我们是有市场的。我们现在就是,只要农户包括贫困户能把这个米种出来,稻谷种出来,按我们的方式种出来,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我们下的订单是完全能够把它回收回去和卖出去的。”周国学说。

在周国学的带动下,合作社渐渐形成了以自然农耕园为核心,以有机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农场。目前,正在逐步实现生产基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农场以订单模式为基础巩固发展,按照“三年6万元”的价格,农场每年固定向会员提供自然有机食材。较好的经济效益,让参与合作社的贫困户年收入增加了1.5~2.5万元,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下一步的话,我们会带动更多的农户和愿意合作的贫困户,共同种这个长春香稻。只有大家共同把环境做好,生态和谐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方向,有机,才能谈到实处去。”周国学说。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如今,周国学的自然农耕园从当初的28亩发展到200余亩,实现年销售收入近100万元。目前,禾牧农产品已成功注册“厚朴天真”商标,有机农产品正在进行认证。

周国学说,自然农耕做好,你是可以把当地的环境带好,最起码,几十年后这片土壤种出来的东西的安全的,有机农业做好,最终是绿色发展。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周国学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参与到“我爱我家、餐桌自救、健康环保、城乡互动”的代耕活动中,让自然农耕能够世代传承。

作者:王虹  郭伟桐(实习)

来源:孝昌融媒

编辑:彭丽雯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