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云梦县义堂镇胡蔡村蔡少华家庭农场,一大片纱网覆盖在稻蛙基地上空,一只只小青蛙在池里跳跃,老板蔡少华正在给小青蛙喂食。
“今年保守估计能卖90万元左右。”蔡少华介绍说,他养殖的青蛙品种主要为黑斑蛙,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肉质细嫩等特点,养殖六个月便可出售。蔡少华家庭农场总占地215亩,稻谷玉米种植共190亩,以稻蛙共生养殖模式为核心,现已有黑斑蛙育种池10亩,稻蛙共生实验示范区15亩。
50多岁的蔡少华以前是种田大户,主要种植水稻。然而,不安于现状的他在一次农民培训上萌发了养殖稻蛙的念头。经过对青蛙市场的考察了解,在家人和村干部的支持下,2018年四月,投资100万开始了稻蛙养殖之路。
“以前一家人主要靠种田,一年能赚上十万元,靠天收。种田成本高、利润又小,而利用稻田养殖青蛙不失为一条新的生态致富路。”他介绍说。
走进蔡少华的养殖场,只见防护网下是一块块长方形的蛙池,每个蛙池里有用以蓄水的“口”字形的蛙槽,蛙池正中间是一块已种上了水稻的平地。
“场里一共有42个养殖池,我养的青蛙今年又繁殖了一批小蝌蚪,3月底放养,半年后就有商品蛙出售了。” 蔡少华说,青蛙养殖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排水良好、远离密集居住区等。“这片田地呈阶梯状分布,利于排水;远离民宅,能让青蛙少受干扰。”对于自己打造的这块场地,蔡少华颇为满意。
每到夏天夜晚,成群的青蛙就会不时从稻丛中“扑通扑通”跳下水。“天上繁星点点,耳边蛙声阵阵,这样的丰收景致特别惬意。”蔡少华高兴地说。
“今年7月份,我的稻蛙就要批量上市了,一公斤能卖30元左右,已经有商贩上门预订了。” 蔡少华预计,按去年最低青蛙亩产量1000公斤、30元/公斤计,今年30亩蛙池可实现收入90万元。除去每亩不超过1万元的养殖成本,实际今年青蛙纯利高达60余万元。
来源:云上云梦
编辑:彭丽雯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