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魏毅:“疫”路向前终不悔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个难忘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平凡人的生活,没有张灯结彩、没有高朋满座、没有灯火阑珊,有的只是冷清的街道、到处设卡的关口、还有惶恐不安的人们。

1月31日,根据医院统一安排,县人民医院儿科临危受命被改为发热第四病区,当时科室还有住院患儿54名,全科医护人员取消休假坚守岗位。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取得了理解和配合,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或转往其它医院继续治疗。往日人流攒动、熙熙攘攘的科室突然安静了下来,心里有期待,也有些害怕与不安。

2月2日,我主动报名要求前往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被批准后派往感染科——医院专门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科室。第一天护理部张主任和院感办莫主任就跟我们详细讲解了穿脱防护服的顺序流程,叮嘱我们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也需自我防护到位。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戴了一层又一层,这让平时看似简单的治疗操作变得笨拙费力了起来。因为我一直在儿科工作,有着过硬的留置针穿刺技术,这个时候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患者多数是年龄较大的,住院时间也比较长,平时缺少运动,血管弹性相对较差,记得我接班后发现20床患者的留置针不滴了,周围有些轻微红肿,决定拔出后重新穿刺。当我给另外一个病人量完血压后,一位年轻的同事急忙走到我的面前说:“魏老师,你来看看这个爹爹的血管情况吧!”我一看,双手全部青紫,这是长时间穿刺后所致,没有一条清晰的血管。戴着几层的手套,没有触感,真的很难去靠触摸找血管,我对患者说:“我在帮您找血管,希望您配合我,我会尽量轻点的。”我同事说:“他意识不是很清楚。”我突然笑了笑,原来这个就是我的职业习惯,平时打针穿刺时都是这样哄小孩的。凭着对静脉血管分布的熟悉和了解,我选了一个几乎看不见血管的地方,全凭感觉进行穿刺,在我进针三分之一后见到回血了,我将钢芯后退,送入软管……穿刺很成功,同事夸我厉害。那一刻我觉得能用所学帮助到这些患者,哪怕只是一点点帮助成功了我也是高兴的。在后来的工作中,同事们都愿意让我去穿刺留置针,我也很乐意,哪怕一点微渺的付出,对于挽救生命意义重大,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每天脱下防护服的瞬间,就感觉自己的呼吸特别顺畅,脸颊上都是口罩和护目镜的压痕,双手红肿,但我没有后悔,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

2月25日,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往ICU室工作,ICU为密闭的空间,里面的病毒浓度高,感染风险也高,但我无所畏惧。重症病房的治疗是枯燥、紧张、繁琐的,各种各样的治疗都集中在这方寸之地,经常忙得晕头转向。8床周某,是之前从感染科转来的患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有一天他拒绝护士为他治疗,不打针也不吃药,谁去就撕扯谁的防护服,大家都不愿靠近他。刚开始不是我负责他的治疗,后来被同事叫去帮忙认出了他,我上前问他:“周爹爹,您好些了吗?认不认识我啊,我在传染科护理过您的,您记不记得。”没想到周爹爹竟点头说:“记得记得。”我告诉他:“要配合我们治疗,才能尽快出院回家。”他说:“好、好!”我说:“那我跟您打针,您配合一下可以吗?”他点点头,穿刺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地说:“您忍着点别动,有一点点疼,马上就好。”没想到,周爹爹真的很配合地完成了穿刺。此后,每次上班,不管是不是我负责周爹爹,我都会去看看他,问问他,他的心结解开了,再也没撕扯过我们的防护服了。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心理治疗对病人康复也很重要。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他是真的记得我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但他却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尽管前路茫茫,只要我们牢记初心使命、众志成城,筑起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战“疫”的胜利不会遥远,春暖花开的时节终将来临。

重症监护室里有两个危重症患者,因俯卧位治疗效果显著,我们也决定试试,可是给这两位患者翻个身就显得尤为艰难,每次都得四、五个护士齐心协力才能完成。3月5日那天我上班,被告知要为这两位患者翻身,我真的很害怕,因为患者身上管路多,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我们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首先要妥善固定各个管道、增氧……我们四名护士,费时一个半小时,才完成了两个病人的翻身,此时我们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雾气模糊了护目镜、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是,我们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没有那么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举动,我,我们只是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这条充满艰辛的逆行之路,我从未想过放弃,在这拯救生命的方舟里,争分夺秒拼尽全力,我从未胆怯,因为救死扶伤是医者本分,危难时刻用生命践行誓言,成为这场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保卫战的先锋战士,我深感光荣和自豪!


来源:云上云梦

编辑:杨阳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