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ICU(急危重症隔离病区),由急诊ICU改造而成,设在急诊楼5楼,收治的都是确诊的新冠肺炎急危重症病人。全孝感市仅此一间隔离ICU,全市所有急危重症病人均集中在此。
这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死较量。
住进隔离ICU的每个病人
都处在生死边缘
他们无一例外都进行了气管插管
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
面临着最高的风险
犹如在刀尖上与病毒搏杀
进病房前——
层层把关严密防护
3月4日下午2时左右,经过仔细沟通,记者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实地探访隔离ICU(急危重症隔离病区)。
刚到医院,记者就目睹了令人难过的一幕:几位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将一具遗体从隔离ICU抬出来,运送上车。次日,我们在孝感市疫情防控日报上看到,这是一位来自安陆市的病人。
在医院门口,我们也看见几位出院病人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普通隔离病房。他们将在14天隔离观察期满后与家人团聚。
此前,记者自行学习了穿脱防护服的要点,但进隔离ICU时,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再三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防护。
乘电梯上急诊楼5楼,隔离ICU的护士长已等候在门口。她再三叮嘱记者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并安排了一位院感老师来指导,正在休息的男护士刘天看到后也主动过来帮忙。
按照隔离ICU的规范流程,记者先贴身穿上消毒过的手术服,换上干净的鞋子,接着按步骤穿戴防护装备。
穿鞋套,戴N95口罩,戴帽子,戴双层外科手套,穿两层防护服,戴眼罩,戴面屏……一个流程下来,步骤多达13步,这还没算上必须要频繁进行的手部消毒。院感老师十分仔细,每一个步骤都认认真真地指导,并用胶带帮记者缠好了脚套、手套等连接处,连口罩鼻梁处也加了一层固定的胶带。
3月4日,孝感日报记者侯伶俐穿上防护服,准备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ICU隔离病区。记者徐文摄
刚穿好防护装备,憋气的感觉已经非常明显了。院感老师说:“觉得憋气是正常的,能自由呼吸那就不对了。”
再次检查后,他们让记者下蹲、伸手检查舒适性,以免穿得太紧扯破暴露。一蹲下来,整套防护服便像充气似的鼓起来,他们满意地说:“可以进病房了。”
3月4日,穿上防护服的孝感日报记者侯伶俐信心满满走进隔离病房。记者徐文摄
病房里——
全是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
依次穿过缓冲间、半污染区等,推开最后一道蓝色的门,进入污染区,隔离ICU病房映入眼帘。宽敞、明亮、整洁、安静,是记者的第一印象。
几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在里面忙碌着。有的对着电脑看资料、写资料,有的奔走在各个病床前调整设备,还有的拿着拖把小心翼翼地清理地面。
3月4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ICU,虽然护目镜已经布满水珠,但医护人员依然在认真地整理患者资料。记者徐文摄
3月4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ICU,两名医护人员在电脑前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记者徐文摄
记者数了数,这里一共住着6个病人。而医护人员至少有7人,看不清他们的脸,只有防护服上写着的名字:刘成奇,周幻幻,廖朵……
病房里很安静,大家走路都很轻,除了呼吸机运转的声音,就是医护人员偶尔低声交流的声音。除了默默地观察,记者也不便多打扰他们。偶尔询问,他们答复的语速都很快。
3月4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ICU,随处可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记者徐文摄
病区里最年轻的,是5床这位46岁的女士,危重型新冠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救治多日效果不理想,一天前进行了血浆疗法。
“匡燕(化名)!匡燕!”护士长走到她床前,紧握着她的右手,一遍又一遍地唤着她的名字,声音温柔而坚定,“你晓得吗,我们给你输血了,你好多了!你肯定会好的!匡燕!匡燕!你把我的手捏一下好吗?再来一下!好,再来一下!”
记者清晰地看见,这个昏迷中的女士,在护士长的呼唤下,右手真的在微微地用力。这样一种坚强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
这样的一幕反复出现。每隔一段时间,护士长都要上前和她互动一会儿。
她会挺过这一关吗?奇迹会发生吗?5日深夜,记者和护士长电话联系,她高兴地说,匡燕已经睁开眼睛了,手也转暖了!
走出病房——
一支笔一张纸都不能带出来
隔离ICU的医护人员每隔4小时轮班一次。每天,他们要给每个病人翻身和拍痰至少2次,穿着防护服,忙下来每个人都是一身汗。
3月4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ICU,一阵急促的预警声吸引医护人员赶紧上前查看。记者徐文摄
3月4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ICU,为防止病人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医护人员正对其腿部进行按摩。记者徐文摄
记者穿着防护服进入病区后,对他们的辛苦略有感受。刚进病房不到10分钟,记者就感觉很热,护目镜开始起雾,呼吸也明显困难起来。全程都在听自己的呼吸声,大口喘气,而且都是张着嘴呼吸的。
脑中浮现出头一天在重症隔离病区采访时的片段:一位呼吸科的护士讲到,当她们在防护装备里胸闷气喘时,护士长却说,正好体会到患者的难受,往后一定要更有耐心地对待患者。
大约30分钟后,记者感觉鼻梁被护目镜压得很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戴着近视眼镜,所以痛感明显,而且一直在持续增强。
院感老师要求,隔离病房不允许携带任何个人物品进去,病房里的一张纸也不能带出来。所以记者采访用的笔和纸都是在病房里借的,采访完毕就用唯一的“特准设备”——一部相机,拍下所有的文字记录。
3月4日,孝感日报记者侯伶俐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ICU隔离病区采访。记者徐文摄
3月4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ICU隔离病区采访的孝感日报记者侯伶俐和她的采访笔记。记者徐文摄
接下来是整个防护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脱防护服。墙上贴着整个流程提示,记者一一照做,护士长全程悉心指导。手消、剪开脚套;手消、摘面屏;手消、闭眼、摘眼罩;手消、小心翼翼脱防护服……这个过程花了一个小时左右,所有步骤要求慢点再慢点,细心再细心,千万不能出差错。
从医院采访出来,已是将近晚上8时。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汤静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