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应城护士的战“疫”随记

贾曼丽,女,1990年出生,应城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以前在网络、电视、杂志上看到时,我感动过,心疼过。

疫情当前,冲锋其中,只想举起拳头为自己和战友加油,也要为所有的勇士点上一万个赞都不够。岁月静好,安居乐业,喜乐安详,这些美丽的词语是多少人砥砺前行,用生命维护才换来的。

还记得大年初五那天,接到应城指挥部命令,我院被紧急征用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住院大楼11个病区4个小时全部腾空改造成隔离病房,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来不及思索,来不及准备,来不及电话告知家中父母,就已经投入到疫情战斗中去了。大批新冠肺炎患者转入,连迟疑的机会都没有,包含我在内的重症监护室三名护士,就投入战斗中。

没有时间进行院感防护培训,也没有该有的帽子、鞋套,甚至没有N95口罩,我们穿着简单的防护服,带着一层外科口罩就开始收治病患,真是来不及害怕,来不及担心,来不及顾虑。

现在想想是后怕的,我们也有年老父母也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我们,等着我们回家,为什么我们不等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再下病房了。

我想,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前者,即使什么都没有,我们也会下病房,这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就算牺牲,也要牺牲在该牺牲的地方,身而为人,我们别无选择。

今天,是我投入战“疫”工作的第28天,由最开始的崩溃,到现在的平静,也是一次生命的蜕变。

想起十六个小时的“超长待机”,到现在身体都还在发抖。十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有时还要忍受痛经。

你所能想到的或者所不能想到的,我们都在经受着。当脱掉防护服那一刻,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默默流下眼泪,这一晚上,我们仿佛至少老了十岁。

回到酒店,看着前一批煎熬十六个小时的同事,我们再也忍不住,大家相互抱做一团,哭得像个孩子,对,我们还是个孩子,只想好好的哭出来。

我知道,哭过之后,还是会义无反顾继续前行,但是,此刻就让我们稍微软弱一点,好好哭一场。

那一晚,我们都失眠了,我们把微信同事群群名改成了“平安回家”,电话视频一直到深夜,大家互相鼓劲,互相打气,互相调侃目前正在经受着十六个小时,我们还在想科室年龄最小的两个妹妹明天下班回到酒店,该如何开导她们。还好,我们走过来了。

前不久,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增多,我们科室被紧急改造成“新冠肺重症科”,我知道这又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又一次别无选择。我们脑海中也闪过退缩甚至拒绝的理由,这些理由也都成立,但是也仅仅是稍纵即逝,我们依然坚决服从医院的安排。

虽然困难重重,比如我们不会使用呼吸机,不会抽动脉血气分析,不会护理重症患者,但我们也都想早点脱掉防护服、脱下口罩自由呼吸,只为多学习一点,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护理这些病患。

协助医生插管、给患者吸痰,这些工作都属于“高危”,我们相互开玩笑: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是的,你不做,也有人做,既然总有一个要做,何不你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选择这个岗位就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回家。

爸爸,请原谅这个时候我不能陪在您二老和孩子的身边。好几次下班后的视频都没有出现您的身影,“威逼利诱”之后,妈妈偷偷告诉我,您痛风发了,在家里疼得碾转反侧,无法入睡,已经五六天了,特殊时期,又无法就医,不知该如何是好。

听到这里,心默默在滴血,原本今年本来就是计划开年带您去同济看痛风的,没想到突然而来的疫情这么严重。身为儿女,我欠你们太多。我知道您是那种特别坚强的人,任何疼痛您都能够忍受。

今天跟您打电话,问您好点了吗?您还在怪妈妈,怪她不该说,一个劲说没事,已经好多了,还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护,孩子很好,全家等着我平安回来。

我想,这就是很多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无奈,往往护理好患者,却忽视了自己最亲的家人。作为医务工作者,对国家对职业对病患我们都可以打满分,但对家人,我们连及格都不够。希望这次疫情过后,我们都能平安回家,好好陪陪父母和孩子。作为医护人员家属,他们每天饱受的担心和不安是一天都不会少,一直到我们平安回家。

这里要特别感谢黑龙江来援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有你们的到来,我们更有信心战胜这次疫情。阔别家乡,离开自己最亲的家人,支援我们应城,这份情,我们铭记在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加油!

2020.2.25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