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方法,帮助抗疫护士中医养肺


中医认为调养肺气,可以预防感冒、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系列呼吸道疾病。为了帮助抗疫护士们更好地养肺,同济医院护理部邀请了中医科老师为大家介绍9个简易的养肺方法,以增强抵抗力,从而在工作中免受病毒侵袭。


多吃白色食物

白色食物如白萝卜、莲子、莲藕、银耳、芸豆、梨子等,大多具有润肺、生津止渴、清肺止咳作用。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一起炖煮。比如:雪梨银耳汤或者将萝卜、木耳与排骨一起炖汤,也是养肺的佳品。食用时应尽量避免生冷和过辣,同时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摄入量过多造成食积。


保持微笑

中医认为肺虚与悲忧互为因果。悲忧过度会耗伤肺气,容易出现乏力、呼吸气短等病理表现。而肺气虚弱时,机体对外来不良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又容易产生忧愁悲伤的情志变化。中医认为笑可以使人肝气条达、肺气充沛。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人在笑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并可以获取更多的氧气。


多饮水和主动咳嗽

每日喝足量的水,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成年人应保持每天1200ml的饮水量。除了饮用,也可以用煮开的水配置成0.9%的生理盐水,用来漱口和水蒸气吸收,能有效清除呼吸道的细菌和病毒,避免外邪犯肺。

清稀的痰液容易咳出,但是粘稠的痰液不易咳出,这时需要主动咳嗽,以避免痰液拥堵。配合侧卧、弯腰低头等姿势可促进排痰。注意在咳嗽的时候尽量用纸巾掩盖口鼻,避免飞沫。


按摩鼻部的穴位

位于鼻甲两侧的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重要穴位。通过按揉的方法可以有效刺激穴位,保持鼻腔和呼吸道的通畅,有效排出外邪,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可以点按和上下揉搓,每次每穴2-3分钟,以皮肤出现微红、按压处有酸胀疼痛感觉为度,每日可进行2-3次,早晚或早中晚各一次。


耳穴按摩

1、剪刀手:食指中指剪刀手置于耳郭前后由轻到重由快到慢上下搓揉。每次一分钟,每天2-3次。

2、拎耳屏:耳屏就是耳朵前的小凸起,拇指伸到外耳门,食指在外自内向外提拉耳屏。

3、按耳窝:耳窝是耳朵的中心区,按耳窝时以一指贴紧皮肤上下按摩即可。

4、揉耳轮: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朵外缘,从耳垂上方开始,由下到上按揉。

5、摩耳背:食指中指并拢,指腹沿着耳背从下往上摩擦,调畅全身的气血,通达全身。




按揉足三里和天枢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和大肠的疾病容易相互影响。可以按揉足三里和天枢2个穴位,促进肠道蠕动。其中,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按摩手法以按压、按揉为主,每次每穴按摩2-3分钟,一次2-3次,早中晚各1次。


艾灸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具有宣调肺气、止咳平喘、补养肺气、宣通鼻窍、通调水道的作用。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用长艾条对准穴位,距离穴位皮肤高度2-3厘米处做悬灸,每次每穴灸5-8分钟,灸至穴位皮肤微微潮红为主。可一天2次,早晚各一次。


拍打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下行至脐联络大肠,再上行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脏;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沿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可以交替拍打腋下-肘中-大鱼际部疏通经络,增强肺气。




多运动

中医认为久卧、久坐伤气,容易耗伤人体肺气,出现说话无力、动则气喘等肺气不足表现。运动是补养肺气、提高人体抵抗力最好的办法。可以通过在家散步、瑜伽等方法适度运动,也可以在家学习八段锦或者呼吸操。下面重点介绍呼吸操:

1、常做深呼吸:

一呼一吸尽可能达到6.4秒。呼吸应和经脉运行相对应,经脉之气一昼一夜循行全身50周期,换算下来,一呼一吸6.4秒,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好节奏。

2、腹式与缩唇呼吸:

在做深呼吸时,慢慢用鼻吸气,胸部不动,腹部凸起;再收腹提肛屏气停留少许;再缩唇缓慢口哨样呼气,收腹提肛屏气停留少许。

3、卧式腹式呼吸:

平躺在床上,在肚脐上方放一个3斤左右的沙袋(小枕头),用力呼气把沙袋顶起,然后吸气把沙袋放下去,刚开始每次练习2~3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5~10分钟。适当地运用闭气法,有利于增强肺功能。在吸气末屏住呼吸,使气暂时不呼出,尽可能停止到不能忍受时,再呼出来,这样反复18回。


来源: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汤静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