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城区文化路社、园林路社区:关注患者就医 盼拓宽服务内容


孝感日报 记者 张婷

蔬菜送上门、安排专人到社区收煤气罐更换,在孝感城区文化路社区,便民服务逐渐走上正轨。生活物资得到保障,市民在其他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购药者太多志愿者呼吁增加值守人员

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肖婷是市财政局工作人员,2月9日她到文化路社区报到,被分配到市政园艺公司宿舍。这里有3栋楼房,2个出入口。肖婷和另一位同事每天早上8点到这里来值守,一直到晚上8点才回家。由于宿舍出入口上锁,两人只能站在门外,遇到雨天连躲雨的地方都没有。中午的午饭,有时候社区派送,两个人只能端着碗站在路边吃,社区太忙无人送饭到时候,她们两个只好轮流回家吃。有好几次,两个人直到晚上回家才吃上饭。担心每天外出会把病毒带回家,肖婷只好忍痛和两岁的孩子分开居住,想孩子的时候就打电话。

2月16日,肖婷被派到国药商场值守。在这里的值守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虽然时间变短了,但接触的人和工作量却变多了。17号令刚开始实行,有的人还不了解,前来购药的人很多。有上下班经过的,有去医院检查后过来买药的,还有一些代购蔬菜米粮的人,顺便帮顾客买药。肖婷和值守人员从早上开始解释,只有同时具有防疫人员工作证和社区单位代购证明的人才能进来购买药品。最初,药店门口只有她和另一个人,然而来的人太多,肖婷说话太多,嗓子哑了。最后,她向社区反映情况,社区又找了两个人来。这两天,随着宣传的深入,管控的严格,来购买药品的人大多不都符合条件。

肖婷介绍,来买药的人先要出示证件,符合资格后到指定地点登记测体温,然后排队购药。如果只有一个人值守,既要维持秩序又要查看证件,如果来买药的人很多,经常忙不过来。如果每次有两个人值守,能保证秩序,让工作更加细致全面。特别像国药这类大药店,药品种类多,来买药的人也。她觉得,如药店、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可以多安排一些人值守。

保障其他患者就医渠道

屠芳是孝感广播电视报的工作人员,2月12日她来到文化路社区报到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值守中,她得知自己负责的小区有一名姓王的老先生,患有癌症,且肝部走过手术。这名居民现在需要内服的药物,还要打针治疗。

其实,刚到岗位值守时,屠芳心里很担忧。可听说王老先生急需救命药时,她忘记了害怕。她先打电话给市中医院,得知需要开医师证明。她马上骑电动车赶到医院,结果市中医院没有药物。她又赶到市一医院,几番寻找沟通,依然没有王老先生的药。最后,她来到市中心医院,在这里,她从急诊室找到住院部,又从住院部找到内科楼。好消息是这里有王老先生需要的药,但是想要住院打针治疗,却没有病床。她又到其他科室反复沟通,最后医院表示让病人到医院住一天院,然后拿药回家。

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这件平时很容易办的事,生生花费了一个上午。忙完这件事,屠芳也错过了午饭。

“现在的形势很严峻,一切都在围绕消灭肺炎病毒,对于患者就医只要有渠道就行,特殊时期只有克服困难共度难关。”屠芳说道。

“家里的天然气快没了,充值卡遗失了,想要充值怎么办。”家住园林路社区的邵先生是一家医药企业的工作人员,防疫期间,他影响政府号召,一直待在家里没出门。不仅如此,他还协助公司采购防疫物资。直到家里的天然气快用完了,他才戴上口罩出门。

2月15日,邵先生本打算自己去充值,等走出门才发现社区几条主要出入路口已经设置了障碍,无法通行,唯一的出入口也有人值守。他既没工作证也没通行证,不能出去。无奈之下,他来到社区寻求帮助。2月17日,记者联系邵先生时,他告诉记者,他家的天然气是父亲帮他办的,但是房子又是他的,要充值需要拿他和父亲两个人的身份证去补卡。没想到,看起来复杂的事情,社区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帮他办好了。

目前,邵先生不愁吃喝。但他希望物资保障的种类能更加丰富一些,除了蔬菜粮油,能不能提供一些酱油、醋等物资。在园林路社区,记者看到不时有供货商到社区登记,登记的主要是蔬菜粮油方面的供应商,也有一些超市的联系方式,但这些地方提供的物资也以粮油蔬菜为主。

同样住在园林路社区的汪女士家里下水道堵住了,一家人连水都不敢用。她想找人来修,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几个维修师傅,结果一个出不了门,一个到了社区门口却进不来。她知道社区工作人员都很忙,但也希望社区拓宽服务内容,多一些其他方面的便民服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