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日报 记者刘勇
“魏书记,我们组的物资今天估计什么时候开始配送呀?”
“今天可能要稍晚一点,我们正安排人从孝昌采购鲜肉,给大家改善下伙食。”
“好的,我在群里跟乡亲们解释下。”
这是2月18日下午,市高新区丹阳办事处三利社区书记魏丽萍在电话里与一位小组长的通话。
三利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改社区,由12个居民小组、21个自然湾组成,户籍人口3681人,返乡人员307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225人)。随着2月14日唯一一名确诊病人康复出院,三利社区成功实现了“清零”,目前社区无疑似病例、无发热人员,群众防控热情很高。
部署早:社区防控显成效
“正月初一,社区就施行了封闭管理,将与外界连通的13个进出口完全封闭,只保留了一个应急出口。”社区副主任邓四平坦言,相比其他地方,三利社区施行封闭管理要早一些。
“当时村两委班子还是顶着一些压力的,不过从效果看,还是很明显的。”经过前后四轮的摸排、测温及隔离,目前社区已没有“四类人员”,唯一一名确诊患者也康复出院,但即便如此,三利社区的防控工作也丝毫没有松懈。
每天对社区公共场所、垃圾箱进行消毒,主要路口卡点24小时值守,分片区不间断巡逻宣传,生活物资及药品配送上门……社区书记魏丽萍坦言,虽然防控工作初显成效,但远没到松懈的时候。
思路明:基本物资有保障
施行封闭管理近一个月,如何做到防控不松劲的同时,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三利社区两委班子有着自己的思路——紧紧依托市、区、办事处防疫工作队,由工作队带领志愿者负责卡点值守、辖区巡逻、保洁消杀等防控工作,社区则主要负责居民物资的保障及配送。
“我们跟社区最大的一家超市签订了协议,由他们负责居民生活物资的集中采购,并在协议里对价格做了要求。然后在21个自然湾分别组建一个微信群,选出一个小组长并配备一名志愿者。居民需要什么物资,直接在群里下单,由小组长和志愿者统计登记。超市根据订单进行分拣,然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第一时间配送上门。”据社区书记魏丽萍介绍,经过20多天的不断磨合、完善,目前他们已经形成一套运作顺畅的配送流程。
18日下午,三里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超市老板娘杨娟和三名志愿者正在根据居民的订单分拣物资。这里是社区生活物资临时集散中心。间教室里摆满了各类物资,不仅有蔬菜、水果、油、米、面,还有日用品、调料、零食等。
“目前供应的物资,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没有问题,但像鲜肉、鱼等物资还是比较紧缺,主要是难得找到货源。”为此,社区多方联系,从孝昌购买了一批鲜肉,“今天下午这批肉就能运回来,我们也在想办法帮居民们改善伙食,毕竟过年的存货也吃的差不多了。”魏丽萍坦言,像婴幼儿用品及一些特殊药品,还需要专门派人进城代购。
人心齐:志愿服务热情高
“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虽然很忙很累,但居民们的防控热情让我们很感动。”魏丽萍告诉记者,目前社区防控力量有将近90人,其中志愿者将近60人。他们跟防疫工作队一起,承担着卡点值守、物资配送、摸排测温、宣传巡逻、保洁消杀等工作。
舒泽华和胡旭东是社区卫生室的两名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们不仅承担着重点人员摸排、测温以及普通病的诊治工作,还担负着为居民购药、配送等志愿服务。“都是从孝感城区帮忙代购的,少数特殊药品,有时候需要跑好几家药店甚至医院。”舒泽华介绍说。
20岁的彭俣航是一名大二学生,祖籍福建的他6年前跟父母定居在三利社区。2月13日,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志愿者,目前负责值守社区居委会大门,承担进出人员登记、测温等任务。“我是社区一份子,更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社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
三里路口卡点,是社区连接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目前由四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值守着。他们分别是68岁的夏福田、62岁的姚长安、58岁的刘德权、57岁的戴协清,四人都是社区的志愿者。
2月15日,一场寒潮带来了大风和雨雪,之前安装的围挡不少被风吹倒。得知社区重新焊装围挡缺帮手,二十余位居民主动过来帮忙。安装围挡的油布不够,不少居民纷纷将家里的油布送到社区。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来只差200多米,结果那天乡亲们送了300多米过来。不少人说,社区缺什么,只要家里有的随时送过来。”居民对防疫工作的支持,让社区副主任邓四平感动不已。“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到居民们自发捐款近2万元,还有人送过来水果、方便面,大家都在积极配合防疫工作,都在努力守护社区这个共同的家园。”
【记者手记】
两个多小时的探访,记者走访了居民小组、社区卫生室、执勤卡点、物资分配中心……采访了防疫工作队员、社区干部、社区医生以及大量的志愿者。所到之处,所见之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发动群众,才能抢占主动权,才能让每一位居民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园,共同努力,守好阵地!
请输入验证码